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339节(2 / 2)

  宣义镇同样只领两州(滑、郑),然有两万步卒,几十年前还去凉州募兵,组建了四千多人的骑兵部队,贺德伦父子就是那时候从河西来的。经过黄巢、秦宗权一闹,实力有些受损,但还是稳稳压在陕虢之上。

  可能也就佑国军(领河南府、汝州)、河阳镇(孟、怀)、奉国军(蔡州)的实力比他们差了。

  鼓声响起,继而吹角不断。

  积石军士驻守的行女墙、高台之上箭雨如注,射向寨中。

  对付这种低矮的寨堡,不要客气,直接造土台、高台使劲射。

  南面的义从军也开始动了。

  老套路,还是夫子背土填壕,填完之后到后阵领赏,接下来拿个凭证,直接可以回家了,今年的役期算是结束。

  羊马墙后的汴军配合寨墙上的敌军弓弩齐发,背着土袋的夫子就像被割倒的麦子,成片倒下。

  倒下一批,继续上一批,不断前冲。有敢于溃逃回来的,直接被乱箭射杀。

  “他妈的,不是新来的党项人就是陕州夫子,好狠!”李璠在高台上看得清清楚楚,连声咒骂。

  但没有用。

  这个牺牲总要有人付出,不是你就是他,李唐宾选择的是党项人和陕州人。

  填完城隍之后,二十余辆木车离阵,在军士的护卫下缓缓前行。

  木车带起了大股烟尘,不是车子多沉重,而是车上带有烟具,一边走一边燃烧,顺着南风往敌寨方向飘去。

  一直推到靠近羊马墙的地方,整个车子都会一把火烧起来,浓烟滚滚,顺风飘过去。

  此物在国朝被称作“扬尘车”。老实说,作用不是很大,只能对付低矮的城寨,也只能造成敌方轻微的混乱,有时甚至一点混乱也造不成。

  国朝军中,其实有很多此类杂七杂八的东西,但攻城之时,没人愿用。

  扬尘车如此,拍杆(投石机)也是如此。石头难以寻找,石弹制作麻烦是一大原因,打不准是第二大原因,威力小是第三大原因。

  太宗攻高句丽,投石机、冲车一起上,最后还是付出巨大代价,冲车破了城墙。

  随后国朝二百余年一直在改进投石机,但没有什么进步,至今也只能守城时用用,撞大运看能不能砸到人——李唐宾在崤县就准备了一些,但石弹储备还不足,估计也就够用个几天。

  扬尘车燃烧起来后,浓烟滚滚,向羊马墙后、寨子上的敌军飘去。推车的军士举着大盾,缓缓后退,但仍然不时有人倒下,惨呼不已。

  在他们斜后方,大队骑卒已经上马,随时准备接应,但寨内敌军并未出动。

  “咚咚咚……”鼓声再起。

  整整千名军士出列。

  第一排军士手扛大盾,后面近千人身披重甲,手持长剑、陌刀、长柯斧。

  沉重的脚步声响起,节奏明快,一下下像敲击在人的心头。

  这是义从军横山都的千名壮士。

  他们身材高大,面目凶狠,行进之中,不断有人鼓舞士气。

  每一次鼓舞,都换来齐声怒吼“杀!”

  千夫呼喊,声震四野。

  羊马墙后的汴军也发了狠,一将高呼,众人响应,仿佛针锋相对一般。

  整齐的脚步声不断逼近。

  “射!”寨墙上飞起大蓬箭矢。

  大盾挡住了一部分,后面响起接二连三的闷哼,有人倒下,随后很快被人补上位置,阵坚韧如初。

  “咚咚咚……”鼓手看着横山都甲士前出的队列,胸中热血激昂,手下愈发有力。

  “射!”羊马墙后箭如疾风骤雨。

  大盾上已经插满了箭矢,这次闷哼倒下的人更多了,不过同样被人补上,阵坚韧如初。

  只剩不到二十步了,鼓声陡然激烈了起来,横山都甲士加快了脚步,双手微微提劲,重剑、陌刀、长柯斧已经稍稍扬了起来。

  最后几步。

  “杀!”几乎刺破人耳膜的齐声呼喊,汹涌的铁甲浪潮一下子扑了上去。

  “噗!”长柯斧呼啸斩下,将一名汴军的脖子斩得几乎只粘连了层皮。

  重剑手冒着刺猬般捅过来的长枪,翻越而下,长剑横斩竖劈。

  双方千余人几乎战作了一团。

  没有阵型,少有配合,靠的就是一股子不要命的搏杀狠劲。

  李璠紧紧闭上了嘴巴。

  曾几何时,他也是这么勇猛拼杀,几乎不要命,这才得上官赏识,一步步爬了上来。

  多年过去,他却已经不是曾经的自己了。

  “不是佯攻么,怎么也打得这么凶?”李璠在高台上看得很清楚,寨内汴军已经在向南边调动了,他们也吃不准夏军哪边主攻,哪边佯攻,只能先挡住一面再说了。

  “进攻!”他让人升起了令旗,鼓手开始击鼓,西面也动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