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271节(1 / 2)

  嵬才来美的父亲嵬才善德毫无悬念地当上了新一任巡检使。

  “嵬才巡检使起来吧,都是自家人。”邵树德温和道。

  “魏使君是大王姻亲,何须如此见外,快起身吧。”折芳霭坐在邵树德身侧,亦道。

  虽然坐在灵武郡王身旁的不是自家女儿,有些可惜,但魏善德可不敢怠慢。

  若灵武郡王称帝,折氏就是皇后。

  他知道在汉人的地界上,皇后的地位是非常高的。

  在正式场合,帝后二人一起接受群臣朝贺,并称二圣。

  皇帝“亲耕”,皇后“亲桑”,皇后有谥号、尊号、入宗庙附陵,还可以干政,这是从前朝就有的传统。

  太宗的长孙皇后曾说“妾以妇人,岂敢与闻政事”,这话搏得了满朝文武的赞扬,但也从侧面反应,皇后是有插手政务传统的。

  北朝遗风,“女持门户”。自魏至隋,再到国朝,后宫干政者总计七十余位——话说,国朝已经百余年没册封过皇后了,这个得太尉为使臣册封,规格很高,后世有些朝代,就直接派礼部官员册封了,地位差距确实不小。

  “大帅,诸般物事都准备好了。”魏善德小心翼翼地说道:“饮宴所需材料、田猎之所、讲武场地都已经完备,宋副都护亲自主持,定不会出纰漏。”

  “我听闻拓跋思谏叔侄愿降,有使者至此,奉上礼物若干,可安排好了住处?”邵树德又问道。

  招降拓跋思谏、仁福二人,是拓跋思敬出面办的,费了不少功夫才在沙碛找到他们。

  拓跋氏出逃这一批人,过得太不如意了!

  先是北奔草原,依附于回鹘、鞑靼,靠自己的勇力取得了一定的地位,甚至还死了人。

  但随后又被鞑靼酋豪所嫉,不得不带部落出奔沙碛,与河西党项姻亲部落搅和在一起。

  现在的拓跋部,实力不强,撑死了出个四五千骑,而且就剩叔侄二人了,苍凉得很。

  眼看着朔方军威势越来越强,已无任何可能翻盘,投降这个选择也就摆上了台面。叔侄二人知道,如果不降,朔方军很可能派人过来征讨。只要被找到部落所在地,拥有大量骑兵的邵树德可以轻易将他们撕碎。

  当然邵树德也不是白接受他们投降,而是要求他们“戴罪立功”,配合朔方军剿灭甘州回鹘李仁美残余势力。

  乌姆主毕竟是正牌可汗,影响力还是有的,不将其擒杀了,总是一个隐患。

  思谏叔侄二人同意“背刺”李仁美,就等邵树德派出大军了。

  甘州都部落使周易言也会征集各部族兵,一同出兵。

  李仁美的妻女都被他收入了房中,已是不死不休之势,他的积极性甚至比邵树德还高。

  收降拓跋叔侄、剿灭李仁美之后,沙碛河西党项诸部也要剿抚并用,慢慢收服,成为邵树德征战天下的“燃料”。

  “回大帅,已安排好,并未让外人知晓。”魏善德答道。

  “如此甚好。”邵树德点了点头,道:“下去忙吧。”

  待魏善德走后,邵树德见厅中只剩下侍女和亲兵,便将折芳霭搂在怀中,道:“几日后观阅诸军,便让承节随我一起上高台。”

  “好!”折芳霭脸上绽放出了妩媚的笑容,轻声道:“夫君做主便是了。”

  这就是定下名分,明确继承人。

  当然以邵大帅的威望,他完全可以更换继承人,保管折家在军中为将的那批人不敢炸刺。但何必呢?除非能力不足,实在扶不上台面,不然嫡长子的地位已经稳如泰山。

  

第006章 亮相

  饮宴,自古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社交活动。

  国朝以来,列圣都很喜欢赐宴。

  高祖赐宴49次,太宗赐宴72次,玄宗赐宴47次,这是最多的三圣。

  作用很多。

  有的是替大臣解决生活困难问题。盖因国朝初期,制度不全,百官俸禄较低,高祖、太宗赐宴必赐物,相当于发奖金。

  有的是“团建”,大家一起吃吃喝喝,增加感情,提高士气。

  还有解决家庭矛盾的。

  比如“薛万彻尚丹阳公主。人谓太宗曰:‘薛驸马无才气,公主羞之,不同席者数月。’”太宗闻之大笑,就置酒把各个驸马都找来,对其他人不假辞色,专门与薛万彻说话,席间多次夸赞他。还与他赌赛握槊,假装输了,把佩刀解给薛。

  酒后薛万彻准备骑马回去,公主立刻就让他上马车一同回家,重归旧好。

  朔方军的宴饮就是纯粹的“团建”了。

  军府衙将、文职僚佐、诸部酋豪等等,主宴之外有分宴,就规模来说,已经不是宴饮,而是大酺(pú)了。

  军士们忙忙碌碌,烹牛羊,具酒食,一道道菜被端上来,置于案几之上。

  菜色其实很简单,就是常见的食物:蒸饼、乳酪、酥油、烤肉、煮肉、蜜饯、干果、野菜、葡萄酒、马奶酒之类,大部分是随军夫子转运过来的,小部分就地取材。

  比起宫中赐宴,确实很简单,但分量足。大伙席地而坐,气氛又融洽,吃得很开心。

  邵树德将嫡长子承节带在身侧,让他一个个认识各位军使、副使、幕府僚佐。

  小孩子记不住没关系,大人能记住他就行了。

  “此为武威军使卢怀忠,为父最信重之人,出征之时,常倚为先锋。伐灵州之战,乘风雨夜袭,大破康元诚。”邵树德领着儿子到卢怀忠身前,道:“吾儿还不行礼?”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