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238节(1 / 2)

  “大帅可是对寿王不满意?”李杭直接问道。

  “不必,寿王很好。”邵树德说道。

  亲兵们在一旁护卫,只当没听见两人的对话。

  公然对监国储君评头论足,仿佛一言不合就要换掉一样,实在太不“忠臣”了!

  “先找张濬,问问渭北镇设立的情况如何。”邵树德又叮嘱道。

  “遵命。”李杭领命而去。

  渭北镇,邵树德的最低目标是鄜、坊、延、丹、同五州,可以给朝廷留一个华州,这也是历史上李茂贞所获得的极限。

  当时保塞、保大两镇(鄜延四州)为李茂贞控制,其兄李茂庄为同州刺史。华州刺史则为韩建,这是他给朝廷留的唯一一道口子。

  渭北镇之外,还有泾原镇!

  此番回师之后,可遣散大部分部族军。

  关中无强敌,谋夺泾原镇并不需要十万大军。

  渭北镇一旦设立,鄜坊四州也可能会出点小乱子,但精锐尽失的四州之地,能有多少反对力量?派一军进入,基本就可镇压大部分反对者,剩下的就是慢慢收拾人心了。

  “传令,铁林、天柱、天雄、义从、飞熊五军,随我南下延州。”邵树德掀开马车帘布,说道。他倒想看看,亮了这么一番肌肉后,有没有人敢来叫板!

  “大帅,走哪条路线?”亲兵十将陆铭问道。

  “从胜州南下,经麟、银、绥进入延州。”

  “遵命。”陆铭很快派人去传令。

  这条路线,是长安通振武军的大驿道,基本就是沿着黄河、无定河走。出绥州后,进入延州,也是当年邵树德以绥州刺史、铁林军使的身份南下关中讨黄巢的路线。

  十年之后的故地重游,一定颇多感慨。

  

第026章 基地

  五月二十,榆林宫外,热火朝天。

  邵树德则在河对岸的东受降城,视察当地的农牧情况。

  前次路过时,因为忙于戎事,都没好好看看,现在班师了,自当查访一番。

  原振武军的单于都护府已废,辖县金河县并入胜州。该州人口也不少了,七万余人,其中四万人是从凉州迁过来的六谷吐蕃降人。

  北巡已经结束,放归的夫子们紧锣密鼓地开始了抢种。

  “宋副使,胜州是好地方,是不是需要再置两个县?”看着整好的田垄,邵树德只觉异常舒心。

  还好没太过耽误农时,不然百姓们岂不是要喝西北风。

  前套平原,如今也慢慢开始执行三茬轮作制。在这件事上,河西诸部、青唐吐蕃是有大功的,贡献了太多大牲畜。

  灵州那个地方,这几年粮食产量增幅不小,但粟麦播种面积却增长有限。这还是在迁移了大量人口,每户授田六十亩的情况下呢。究其原因,还是种牧草、种豆子的休耕地越来越多,六十亩中,始终只有二十亩是种主粮的。

  保有十头以上大牲畜的家庭越来越多。西征缴获的牛马驼等大牲畜分批卖给民人,为期十年,一年只需交二百钱,或者同等价值的粟麦即可。

  草原诸部办的牛庄也在持续租牛,这构成了灵州农业大发展的根基。

  不仅仅是谷物生产量的增加,更重要的肉、奶、皮革、牛角、牛筋的产量也与日俱增。

  其实现在还没到享受果实的时候。

  因为推行的时间还是太短,十年都不到,民户家里的牛还没到饱和状态。再等五到十年,市面上就会出现大量待宰的老牛,牛肉价格必然会逐年下降——现在奶酪之类的价格已经持续下降好几年了,慢慢成了灵州百姓的重要食物。

  定居,种高产牧草,养牲畜,这是在宜牧宜耕地区对付游牧部落的大杀器。但凡安定下来的,都会被慢慢同化,这是客观规律,除非朔方幕府倒台,进程被中断。

  西套平原的成功经验,邵树德打算慢慢复制到前套平原。

  金河县(呼和浩特)、东受降城(托克托)、中受降城(包头附近)、榆林县(准噶尔旗附近)四地,是重中之重。

  “大帅,东城、中城户口日渐增多,设县可也。”宋乐看起来老了许多,但精神头不错。人吃人的时代,能有一片田园牧歌的净土,对于乱世中人可谓弥足珍贵。

  这几年宋乐还写了一些农事诗,比如《胜州东城赠田叟》、《仲春逢耕者》、《良田行》、《河堤曲》、《题野老农舍》等等。

  邵树德看过,觉得好。封氏姐妹也觉得好,辞藻不华丽,可能与宋乐的性格有关,但感情真挚,也有很多农事活动的细节,可见这是实干派的风格。

  “三受降城、天德军城,有几个可设县?”邵树德问道。

  西受降城,以前做过天德军理所,邵树德的老家,几千口人还是有的。

  天德军城是后来设的理所,人极多,三万余人,几乎都是军士家属,比丰州城多多了。

  中、东二城,人口不丰,原本各有三四千人的样子。这几年吸收了一些河壖党项部族,户数都超过了一千五百,年初的时候又各分了五百户蜀人,确实可以设县了。

  “皆可设县。”宋乐道。

  “既如此……”邵树德沉吟了一会,便道:“西城置大安县,天德军置天德县,中城……”

  邵大帅还是文化水平有限,一时想不起什么好名字。

  西城的“大安”之名,来自天德军,因为该军初设时,玄宗就赐号“大安军”,后来改为天德军。

  中受降城的话,难道要用李益登三受降城时“一夜征人尽望乡”的典故?不,这样太丧了,对军心不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