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88节(2 / 2)

  “结盟?怕是屈膝投降吧?”陈咄咄惨笑一声,道:“唐人又不是傻子。只需稍加打听,就能知道咱们如今的境遇。不趁机出兵剿灭就算好的了,还想结盟?”

  “结盟也好,投降也罢,就是个说辞。”鲁彦叹了口气,道:“事到如今,咱们还有别的选择么?拖的时间越长,六谷吐蕃整合得就越充分,咱们的价值就越低。”

  “粮食、牛羊也不够吃了,必须得想办法。”出兵以来一直甚少说话的没悉加说道。

  “箭矢也不够用的。工匠都在部落和村子里,坏了的器械没人修。”

  “军士们心无战意,只想找回家人。”

  “不能拖了,必须稳住军心。再拖下去,有可能会兵变。”

  “如果六谷吐蕃遣人来招降,我怀疑会有不少人投过去。”

  众人七嘴八舌,很快就把当前的局势给分析了个七七八八。

  没招了,局势已经恶化到难以复加的地步。

  投六谷吐蕃,大伙心理上不愿意,更何况他们才刚刚卑鄙无耻地偷袭了己方。

  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投降唐人,借助他们的力量击败六谷吐蕃,或许还有翻身的机会。

  “那么,派人去凉州与唐人接触?”崔素提议道。

  众人没意见,或者有意见,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只能先这样了,后面再想其他招,摆脱唐人的钳制。

  反正投降大唐,也不是第一次了。只要给他们时间,总能慢慢恢复的,届时凉州是个什么局势,还不一定呢。

  只要活着,就有机会!

  陈诚很快就在凉州城内接见了嗢末的使者,其实不是别人,就是崔素和鲁彦二人,还有一些他们的随从。

  之前还打生打死的对手,突然要变成自己人了。对于这样一个体验,陈诚觉得还挺新鲜的。

  世事无常啊!

  “二位将军可知你等本是中国子孙?”关中百姓及部分粮草、器械已经顺利送到了凉州,此时城内多了三千天柱军,陈诚心里大定,在与嗢末人谈话时心理优势极大。

  再过一阵子,天柱军使李唐宾还将带着四千步卒,押运大量粮草、器械抵达,届时优势就更大了。

  “自然知晓,我等姓氏便是汉姓。”崔素答道。

  “既是中国子孙,为何部中还说吐蕃语,还与朝廷为敌?”陈诚继续问道。

  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

  说中原现在就有很多与朝廷作对的藩镇,这话似乎太过桀骜了。

  说邵贼还不止一次叩阙呢,似乎更不合适。

  因此,崔素只能避重就轻道:“昔年吐蕃北道德论强行推吐蕃语,用吐蕃文字。数十年下来,早习惯了。我等能懂一些官话,已大不容易。”

  “若投灵武郡王,今后便得说官话,穿唐服,可能做到?”

  “自无不可。”

  “还得编户齐民,缴纳贡赋,服徭役、兵役。”

  崔素等人迟疑了一下。

  之前就是因为这个传言,再加上翁郜的引诱,他们才最终决定出兵凉州。现在你告诉我打了几天仗,损失了那么多人口和财货,结果又回到了原点,合着我们是白打了吗?

  “切勿自误啊,几位将军。”陈诚冷哼一声,道。

  他也已经打听清楚了,知道如今嗢末诸部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局面。正所谓趁你病要你命,不趁着这个大好时机将事情弄妥帖了,难道等以后再出现反复吗?

  “罢了,便依灵武郡王之要求。”崔素叹道。

  “你可能做主?”

  “我等代表诸部而来,自然可以做主。”

  崔素有个后人,叫崔延没,后梁时期还遣使入朝。

  “次年(909年)五月,又以温末首领热逋钵督、崔延没相为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宾客,遣还本部。”

  故崔氏在嗢末里还是颇有影响力的。热逋,即折逋,亦嗢末大族。

  “那就好。”陈诚笑道:“如今第一件事,便是南下征讨六谷部。”

  “求之不得。”崔素等人一齐说道。

  ※※※※※※

  浩门谷外,新泉军的步卒们占据了有利位置,伐木造栅,盯着远处的百余青衣骑手。

  他们有三千多步卒,还有闾马部一千骑兵。

  今日,从阳妃谷大胜而归的杨悦还将押运大量吐蕃俘虏、牛羊赶来此处汇合。

  青衣骑手的数量肯定不多,不然早就扑上来把他们全部吃掉了。而不是像现在这样,远远吊着,以威吓、惊吓为主。甚至在闾马部骑兵冲上去后,他们甚至连监视都不太敢了,谨慎无比。

  这伙人是甘州回鹘。新泉军方面费尽手脚抓了两个游骑,审问后得知。另外,逃难的嗢末人也证实了这点,六谷吐蕃俘虏中亦有认识回鹘的。

  “……著青衣,如中国道服。”这是宋人在甘州看到的场景。

  不过考虑到当地未必有多少布帛,宋人见到的可能是中上层阶级及军士。普通百姓,多半还是穿皮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