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81节(2 / 2)

  量出为入的税收体制,就是如此。

  “总办教诲,门下谨记于心。”何檠肃容答道。

  “好,下去吧,刘重过来。”邵树德温和道。

  “刘重,汝父乃镇内儒者,尔弃文从武,能十箭中八,让某颇为惊喜。这两匹红线毯,便是你的了。”

  “谢总办赏赐。”李重接过后,一脸激动地说道。

  都是少年郎,对从底层起家的大帅十分佩服。套用后世一个词,就是“偶像”。大帅在威严之外,也有温和的一面,对他们这些武学生关怀备至,每次出征回来,都要入斋查访,与他们说说话,勉励一番。

  “这个世道,百姓生计艰难。尔等学成之后,自当效命疆场,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总办教诲,门下谨记于心。”

  刘重退下后,轮到了李璘,今日试射第三名。

  “李璘,十箭中七,亦是不错。汝父功劳不少,掌管灵州八县三十三驿,明年去天雄军后,父子二人同为某效力,也是一段佳话。”邵树德亲手将一匹红线毯放到他手中,道:“好好做,某等着翌日拜你为大将。”

  “总办教诲,门下谨记于心。”

  “都是好儿郎!”邵树德笑着起身,看着剩下二十一人,道:“都垂头丧气做什么?你们就比何、刘、李三人差吗?几匹红线毯罢了,入了军中,杀得贼兵贼将,还怕没赏赐?某倒要看看,过上几年,你们这些人里,到底谁最先升副将。先为将者,某赏赐骏马一匹、银鞍一副、甲胄一套,尔等可敢争这一口气?”

  “敢!”少年郎们齐声大吼,士气一下子就起来了。

  陈诚在一旁暗笑。

  大帅驱使勇士的本事真是炉火纯青了。对草原勇士是一套说辞,对汉地勇士是一套说辞,今天对上这帮武学生时,又换了一套玩法。

  这些个少年郎啊,本身就有不俗的武艺功底,在州武学里又锤炼了四年,还额外习得许多战阵、军伍知识,明年入了天雄军任队正、队副,不知道会把那支部队变成什么样子。

  三成经验丰富的老兵、七成蔡人新卒,外加每年都有加入的武学生。天雄军,估计与其他部伍不太一样。

  离开武学后,邵树德又去了城东、城北那一片巡视。

  灵夏的制铁业,一开始底子极薄,薄到令人发指。后来用了各种手段,其中最直接的便是用免税及赠予土地的方式,吸引了一些关中、河东铁匠过来营业。但有个要求,就是收徒人数必须达到要求,不然免不了税。

  外地铁匠的徒弟出师后,仍然给予免税、赠地的特权,并继续收徒弟,扩大铁匠群体的人数——当然如果他们不愿自己开店,也可以到大铁匠铺里打工。

  魏氏铁匠铺,大概是如今灵夏规模最大的私人铁器作坊了。由地斤泽巡检使嵬才苏都出钱所办,常年承接幕府的军器打制任务,主要是刀矛。

  这家铺子,去年制造了两千余口各类刀具、斧枪一万余杆,此外还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

  他们的存在,将八大作院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得以专心打制甲具,工作效率提升不少。

  邵树德不知道其他藩镇的军工制造能力如何,但应不弱的。

  光启元年三月,成德王镕给长安“献耕牛千头,农具九千,兵仗十万。”

  一口气就送给朝廷十万件兵仗,成德数州之地,军工制造能力确实很强,同时也说明河北真的太富裕了——话说神策军的器械从来没有短缺过,不会都是天子从各镇化缘来的吧,但居然没找邵大帅化缘,可见也是知道灵夏比较穷。

  魏氏铁匠铺一年可产兵仗万余,加上夏州、绥州、灵州的私人铁匠铺,一年几万件刀矛确实没问题,毕竟这种玩意太容易制造了,技术含量低。

  弓、甲就比较麻烦了,而这是八大作院的工作。瘊子甲,明年的产量会继续增长,但一年也不过打制三百余副。工艺太麻烦,熟悉此道的工匠太少,原材料供应也不是很充足,极大限制了产量。

  没有瘊子甲,用普通札甲,没有普通札甲,用皮甲。后者灵夏不缺,甚至可以说丰富,因此军队披甲率还是相当高的,至少七成左右没有问题,虽然其中铁甲还是少数——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国朝藩镇军队,披甲率普遍在六成以内,其中材质,大部分也不是铁甲,够用了。

  瘊子甲,注定只能装备精锐部队,比如豹骑都。以后天雄军如果战绩出色,也可以多向他们倾斜一些。这些,都是自己日后的核心班底,当然要紧着好的来了。

  逛了一圈铁匠铺后,邵树德便在亲兵的簇拥下,返回了郡王府。冬至已过,马上就是新年了。在新的一年里,不知道还有什么挑战在等着自己。

  

第七卷 此行收遗氓,风俗方再造

  

第001章 庙小妖风大

  天刚放晴,地上的积雪仍然冻得结结实实。

  信使冲进了城外的驿站,翻身下马。

  这鬼天气,实在太冷了!

  “准备马匹,再来点吃食,饿坏了。如果有酒的话,那就再好不过了。”信使喘着粗气说道。大冷天,头顶却像蒸笼一样不停地往外冒着烟。

  驿站马夫熟练地接过了马匹,伙夫给他端来了蒸饼和羊肉汤。

  “驿长呢?”信使一边吃一边问道。

  “去城里了。”几位驿卒正在糊墙。木板墙到处是缝,冷风直往人骨子里钻,分外难受。

  “哪个城?”

  凉州共有七城。

  从匈奴人建的盖臧城开始,前凉时期继续扩展,形成了五城。

  隋末李轨续建,最终形成了国朝的七城——当然,这是陷蕃之前。

  陷蕃之后,吐蕃对城墙是大拆特拆。有的拆了干干净净,有的拆了半拉子。凉州城甚为广阔,还残留了部分,国朝置镇后,持续进行了修缮,基本是沿着旧有城廓建设,但因为人力物力的匮乏,至今尚未完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