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134节(1 / 2)

  防御是一个体系,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大军往关城里一驻扎就完事了。事实上这是不够的,关城一般只是挡着最大、最好走的路,周边还有小道,也必须筑寨戍守。有的可能只够驻扎十几个人,那就是一个烽子,但也是防御体系的一环。

  就像狄道县的驻军,如果吐蕃入寇,很大可能经大来谷,因为这里最适宜屯驻大军,解决饮水、樵采、牧草等多方面的难题。所以平时要在这里筑寨,寨子里的守军归狄道镇将管辖。同理,狄道以北三十余里的长城堡也得驻军,若有警,当派兵往救。

  要派驻不少军队了,邵树德叹了口气。

  这是他一直极力避免的事情,但走到今天这个地步,地盘越来越广阔,地形、民情复杂,不派驻大军镇守,人家肯定不会服你。

  河套蕃部、横山蕃部、阴山蕃部为什么顺服?还不是邵大帅的统治中心就在那里,大军云集,影响力强啊。

  往河渭诸州扔一两万大军,那可真是奢侈。

  但怎么说呢,即便不占河、临五县,光防御兰、渭二州,你也得派驻大军。而且防御体系还被生生撕裂了,缺了一个大豁口。那么还不如索性占了河州,将防线扯平,扩大至外围,那样兰州便不是前线了,反而可以安心发展。

  “大帅,若尽派衙军戍守,当然耗费极大。为今之计,当广布屯田军,且耕且战。”陈诚、赵光逢二人似是早有对策,一齐建议道。

  “屯田军从何而来?”邵树德问道。

  “去河南募兵。”

  “人家那是应募衙军的,安肯当屯田兵?”

  “应募民户即可,许之重利,再派衙军老卒充任各级指挥,一如会州故事。”

  那灵州分到的人口就要少了,邵树德叹气。

  “慢慢完善吧,明日随某入兰州城,找一些熟悉邻近诸州内情的人问问,再做计较。”

  “遵命。”

  

第022章 人心

  “王人秦贵拜见灵武郡王。”粗粗收拾过的兰州城内,秦贵带着一群千户、百户拜道。

  他是行人部落部落使兼千户,但那是伪官,如今已经归国,自然不能再用。严格来说,他们此时就是白身,只能自称王人,即归顺王朝的百姓。

  “汝等乃归义壮士,本王自当禀明圣人,以表功绩。”邵树德温言道:“国朝有制,兰州有二县十五乡,行人、上农、丝绵三部落,当前往有司编户齐民。马差部落,亦需编户,学习稼穑,且牧且耕。”

  “我等谨遵灵武郡王之令。”秦贵等人拜道。

  陇右诸州的汉民,与关中、关东的生活习性多有不同。尚未陷蕃之前,就牧有大群牛羊马驼,同时也耕作农田,算是半牧半耕的经营方式。

  《隋书·地理志》中提到,汉代陇西的安定、北地、上、陇西、天水、金城这六个郡,人民主要从事畜牧。

  到了北周、隋代时,则耕牧并举,与汉代有了不小的变化。

  国朝与隋时差不多,且耕且牧,边民会种地,也会放牧,风俗与内地迥异。

  其他没打下的州县不谈,以邵大帅已经占领的渭州为例,这里在后世属于甘肃南部,整体降水量其实不少。从秦汉以来就森林密布,国朝亦是如此,植被茂密——甚至在初唐,渭水还是比较清澈的,环境保护得非常好。

  国朝在渭水及其支流河谷地带置马监,牧养战马,足见此地环境很适宜畜牧。

  开元、天宝年间,渭州户口渐丰,人们大量砍伐了河谷地带茂密的森林,开辟农田,粮食产量有了大幅度的增长。同时,因为地广人稀、环境适宜的关系,民户也牧养牲畜,可谓耕牧并举。

  这种模式,生活水平很高,陇右道纳粮数在全国十道中排四五位的样子,但人家才几个人?百余万罢了。关东地区,以曹州为例,天宝年间达到了七十万人,河北的洺州也接近七十万,贝州八十余万,魏州更是丧心病狂地超过了110万。仅魏州一地,人口就与河陇二十州相当,但人均富裕程度就差远了。

  说穿了,河陇诸州人口密度低,人均资源多。百姓种地生产粮食、水果、桑麻的同时,也放牧牲畜,肉、奶摄入量多,身材高大、体格健壮,会骑术的比例也很高。汉代为什么招募六郡良家子当兵,都是有原因的,光身体素质好,弓马娴熟这一项就把其他地方的人比下去了。

  邵树德不打算改变新占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有宅园、有耕地在,就能编户齐民,同时进行放牧,将村子周围很大范围内草原、丘陵、森林的资源也转化为肉奶,能够给自己提供相当的赋税。

  纯游牧是不行的,除非当地环境实在不适宜种地。兰州的马差部落,数千口人,必须半牧半耕,不会就学习,总之不能纯游牧。

  “这便是吐蕃俘虏?”送走了兰州汉人四部酋豪后,邵树德又去了城中一处军营,问道。

  “便是这些人了,一共五处,总共关押了三千余人。城外还有一千三百多,皆是河、临二州的党项。”武威军使卢怀忠跟在邵树德身后,回道。

  邵大帅手下兵马越来越多,大将也越来越多,卢怀忠作为元从老人,表现的机会是越来越少了。此番出征,几乎没打什么仗,一路上护卫粮草,到兰州时攻了一下城,都没费多少力气。

  “四千多人,不能干养着,先让他们修兰州城墙。不能再是之前那种草就的,一切按正规来。”邵树德叮嘱道。

  “遵命。”

  “大帅,是否可以上表朝廷,奏复兰、渭二州六县了?”出征以来,节度掌书记卢嗣业就跟在邵树德身边起草公文。此人话不多,口风紧,跟在大帅身边像个隐形人一样,从不逾越本分,默默记录、抄写、起草各种文件,确实是合格的机要秘书。

  邵树德想起了诸葛爽的节度掌书记蒋德温。那人能说会道,还帮自己上门提亲说媒,算是诸葛爽的首席幕僚了,与卢嗣业是两个风格。

  “便写一封吧,将士出征数月,得复两州,当为天下知晓。”

  卢嗣业很快一挥而就,递给了邵树德。

  “天威耀武,月捷传声……臣每当永夜枕戈,早愿中流叩楫。今岁据马援之鞍,敢矜独勇;杖辛毗之钺,亲率诸军……是以圣上高临紫极,远耀皇威。睹百辟之欢呼,雷惊河西;想六师之勇战,电扫陇右……帝业中兴,则远超于前汉、后汉;物情允洽,则近继于元和、太和。足可使蠢植昭苏,华夷悦服,掩神雀黄龙之瑞,应河清海宴之期。限守戎藩,末由陈谢,顿首顿首。”

  “就这样吧,让进奏院呈上去。”邵树德吩咐道。

  “用不用找一些藩帅上贺表?”卢嗣业问道。

  这就是造势了。大军头下面,总有一堆舔狗小军头,有些事不方便自己出面时,便可以让别人代行。

  邵大帅若想造势,关内道之地,舔狗还是有两只的。

  “不用了,某还担心朝廷要来分润好处呢。”邵树德摇了摇头,道:“某又不想求什么,封王?虚礼罢了,有害无益。”

  此番上表之后,可想而知朝廷会把更多的注意力倾注到自己身上。毕竟自己所在的位置很尴尬,直接威胁着长安朝廷,而且还有过前科,在京西“迎接”过圣人。

  大势若此,即便有西门氏居中转圜,自己的政治形势也会不可逆转地变坏。朝廷一定会想办法整自己,会怎么做呢?默许朱玫扩张?或者联络李克用,恶化自己的周边形势?这都是有可能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