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唐浮生_分节阅读_第31节(1 / 2)

  在洗劫了几次党项部落后,他们引起了麟州刺史折宗本的注意,于是派大军围剿,将刚刚发展到三百来人的匪军给歼灭大半,李仁军再一次狼狈奔逃。今天被铁林都的哨骑发现,他还以为又是官军围剿呢,吓得魂不附体,正待求饶,却见是故人邵树德的部队,于是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请求投军。

  邵树德看着他手底那百来个蓬头垢面的手下,心生怜悯,于是将其补入辎重营,交给李延龄统带。都是老朋友了,看到李仁军就想起孙霸,邵树德实在不忍相弃。

  这里已经是银城县南境,附近有一个名为柘珍驿的驿站。再向北70里,那里还有一个驿站,名为铁麟驿,近麟州理所新秦县,张震的诗里曾提起过这个驿站。

  众人没打算在柘珍驿停留,大军继续南行30里,在银州开光县外扎营。

  银州的历史不长,理所为儒林县,本朝才设立。前秦时叫骢马城,氐语“骢马”为“乞银”之意,故名银州。从开光县往西南直行百里,是银州真乡县,再往西南百里,便是儒林县了,皆有大道相通。

  抵达银州城外时已是八月初六。闻新任绥州刺史邵树德率大军过境,银州关、鱼河堡镇将裴商特来相见。

  裴商是个老将了,大概五十多岁,满头白发,见到邵树德率三千余军士上任时颇为惊讶,便道:“此为节帅赴任乎?”

  “老将军玩笑了。”邵树德拱手道:“铁林都随我征战河东两年,相约共富贵,邵某当然要带着,便如吾之手足也。”

  “真是奇了。”裴商也笑了,道:“诸葛大帅带数千洛阳军士赴任,而今邵刺史亦带三千军士至州,老夫活了大半辈子,奇也。”

  “诸葛大帅?”邵树德心中一跳,疑惑道。

  “邵刺史不知?”裴商道:“朝廷诏前代北北面行营招讨副使诸葛爽为夏绥银宥节度使,吴师泰仍任振武麟胜节度使,李元礼则奉旨入朝。”

  “这却不知。”邵树德的嘴角微微翘起。没想到啊没想到,代北相识一场,如今又在夏绥共事,和诸葛爽还真是有缘呢。

  “哈哈,不知也无妨。”裴商笑道:“邵刺史年少有为,老夫一见便是欣喜,不如一起喝上两杯。”

  “夏绥丘监军的车驾还在后面,待我通报一声。”邵树德回道。

  “监军亦在?”裴商脸色一整,道:“那是要好好置酒了,通儿,速速回城办理。”

  “是,阿爷。”裴商身后一名小将应道,随后便带了数骑,奔回银州去了。

  丘维道一会便来见礼了:“裴老将军宝刀未老啊。”

  “监军从丰州至河东,忠于王事,裴某闻之,感佩不已。不如一起回城,边吃边聊?”

  “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一行人很快便入了银州。临走前,邵树德嘱咐李延龄、卢怀忠二人临时统带铁林都,在城外扎营。银州方面也很够意思,还派人给将士们送了不少酒水、粮食和马料过来——都是人情啊,以后还得还。

  “邵刺史如此有为,不知年岁几何?”才喝了两杯,裴商的脸色就变得通红,问起话来也不再遮遮掩掩。

  “今年刚满二十二。”

  “可曾娶妻?”

  “不曾。”

  丘维道在一旁听了心里暗哂。这帮子军头,整日里想的便是如何互相联姻,巩固地位,他见得多了。不过话又说回来了,邵树德也确实到了婚嫁的年龄,22岁,便已是一州刺史,坐拥三千兵马,这要不被各个土霸王抢破头才怪呢。

  “老夫有一女,年方十二,与邵刺史正好般配。邵刺史若有意,不妨见见?”

  邵树德闻言差点将嘴里的酒喷出来。差了十岁,还说“般配”?

  他当然明白裴商的意思,通过联姻加深关系,守望互助嘛。但委实是——太夸张了啊!

  邵树德正不知该如何回答时,却听丘维道在一旁说道:“邵刺史年少有为,本使亦已为其在京中寻了一门好亲事,就不劳裴将军费神了。”

  邵树德闻言愕然,丘维道使眼色令其稍安勿躁,裴商则一脸遗憾。诸子不成器,无法令众军信服,这可怎么办哟,难道招婿,然后委以大权?唉,女婿终究不如儿子,伤神哪!

  注释1:《宿金河戍》:朝发铁麟驿,夕宿金河戍。奔波急王程,一日千里路。但见容鬓改,不知岁华暮。悠悠沙漠行,王事弥多故。

  注释2:银州理所儒林县,在无定河西南岸,当明堂川(今榆林河)来汇处。对岸有银州关、鱼河堡,为重要军事堡寨。

  

第002章 生民

  “丘使君,你真为邵某说了门亲事?”走在前往绥州的大道上,邵树德轻声问道。

  “假的,为了堵裴商之口。”丘维道淡淡说道:“婚嫁大事,岂可儿戏。当然树德你若有心,帮你在京中找个官宦之女亦不是问题。只不过,某细细思之,宋乐说得没错,既镇绥州,麟州折家便是最好的联姻对象。放心,折嗣伦的意见无足轻重,折宗本是个务实的人,他们家有拓跋党项这个大敌,树德你岂不是最好的联姻对象?只要让他看到你手握精兵,能给拓跋家带来制衡,这份筹码就足够了。”

  “多谢使君指点。”

  确实,对他这种军头来说,婚姻并不单纯是一个人的事。说白了,这是政治,是大事。

  自己既有志于还天下百姓一个安稳平静的生活,那么就不能由着自己性子胡来。折嗣伦的妹妹是什么样的性格,长什么模样,有没有才学,这都无关紧要,就是头猪也得娶回来。而这也是这个年代人们普遍的看法或者说价值观,邵树德并不打算违背。

  八月初九,大军出了抚宁县境,正式进入绥州地界。杨亮带着百人护送丘维道前往夏州,邵树德部则前往绥州城。这里已是绥州理所龙泉县与大斌县交界区域,沿着无定河与秦长城,走个一天路程,便可至绥州城。

  天色将晚,大军停下开始扎营,邵树德带着亲兵去附近一个村庄巡视。

  村口附近的小溪流边,一些孩童正在玩耍。看到大队骑士过来,他们吓得一哄而散。定睛看去,却见孩童瘦骨嶙峋,衣衫破旧,不由得沉默无语。

  这便是自己治下的百姓?

  邵树德翻身下马,看着远处的群山和平原,看着静静流淌着的无定河。我曾经有个理想,让孩童长得健壮,让妇人免遭凌辱,让老人能得善终。我想登高望远,看到的是万家灯火,我想游览山河,看到的是田园牧歌。

  七年了,当初的理想是否已经蒙尘?七年了,自己是否已在周围人的同化下心安理得?七年了,百姓的生活却愈发艰难。

  战场大胜足喜否?得授高官足喜否?美人环绕足喜否?

  帮身边亲族好友是小仁小义,那么何为大仁大义?埋骨荒野的人,他们的命运真的没有机会改变吗?生存权,才是最大的人权!

  “将军,这里是绥州地界,百姓生活其实还过得去。”朱叔宗见邵树德不语,轻声说道:“我刚才问过向导了,龙泉、大斌二县其实还算可以了。远一点的延福、城平、绥德三县更穷,饥年时,百姓不得不吃树叶果腹。”

  “民生多艰……”邵树德重重叹了口气,这样的生活也算叫可以?比丰州、振武军还穷,更别说素称富庶的河东了。就这个吊样,军头们还整日杀来杀去,有意思吗?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