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1 / 2)

三阿哥弘时的确在宫外养了一个外室,而且这个外室在几天前刚刚整出有孕。

这是一个男子能够合法一妻多妾的时代。

所以如果只是这样,皇上最多有些生气,还不至于恼怒。

自己的儿子,肯定是要偏心的,儿子花心,大婚前有了女人,这是事吗?

不是的。

按照皇宫里的规矩,皇子大婚前,就会被赐下通晓人事的侍妾。

三阿哥弘时这里,作为嫡母的皇后不废而废,生母李嫔又被软禁,花袭人为了避嫌一向不管三阿哥弘时的事,后宫里的其他嫔妃也是如此,所以到现在为止还没人为三阿哥弘时操心这种事情。

而这种事情,是需要有人教导的吗?

男孩子到了年纪后,天生就会。

所以三阿哥弘时养个外室不算什么大事。

而女子怀孕这种事情,得看长生天的旨意,不是谁想控制就能控制的。

如果只是这样,皇上最多也就生气,生三阿哥弘时让这个外室怀孕后,竟然还隐瞒的气。

要知道皇家对于血脉是非常严格的,别说皇子了,就是近支的宗室生孩子,都是内务府派产婆过去接生,已确保是皇家血脉。

外室意外有孕,三阿哥弘时第一次当阿玛,舍不得打掉,皇上可以理解,但惹出这种事情后,三阿哥弘时却还隐瞒他,很有可能致使皇家血脉流落民间,或者是被人偷梁换柱,皇上自然生气。

查到真有外室这么一个人后,自然而然的,会去查这个外室的身份背景。

这一查,就让皇上顿时瞪大了双眼,原本有些羞愤的心情,立马抛到了脑后。

据调查得到的资料显示,三阿哥弘时的外室名采蘋,是果郡王以前收养的孤女,之前一直在清凉台做侍婢,在之前有一天进城来办事,被疯马冲撞,然后被三阿哥弘时英雄救美。

三阿哥弘时对其一见钟情,特意向果郡王讨要了她,又因为她只是孤女之前又是一侍婢,三阿哥弘时没办法将其带入皇宫,只能将其安置在宫外,时不时去看望她。

从表面上看,这一切都是一个巧合,也是三阿哥弘时自己主动讨要人。

但只要沾到了果郡王,皇上的脑子立马清醒精明了起来,他是不会忘记当年先帝有意将皇位传位给果郡王这个弟弟的事情,所以一直都对果郡王防得紧。

这么多年,果郡王喜欢游山玩水,皇上任由他,果郡王拒绝成亲,皇上依然任由他。

可不是什么宠溺弟弟,而是乐得果郡王不掌权,乐得他没子嗣,最后断子绝孙除去爵位。

虽说三阿哥弘时平时表现得没那么聪明,不机灵有些愚笨,但也足够的老实,不是那种会惹出大事的人。

偏偏现在竟然搞出这种事情出来。

皇上原本还有些觉得奇怪,他可不认为自己的儿子能瞒得住自己,当着自己是一面背着自己又是另外一面。

所以在看见这点后,皇上立马恍然大悟,这不是三阿哥弘时藏得深,而是被果郡王算计了。

他在清凉台收养那些孤女,都是为了行先帝朝江南官员之事,想要走枕头风的路线。

虽说彼此之间没有捅出来摆在明面上,但皇上相信果郡王不会不知道自己防备他的事情。

既然知道,以己度人,皇上不认为果郡王会束手就擒,这些年的言行举止都是为了迷惑自己让自己对他放松警惕。

然后他在背后布局,准备走下一任新皇的路子。

这隔了一辈,果郡王又不像八阿哥胤禩等人那样举了旗帜参与夺嫡,再有枕头风,说不一定就能让他糊弄过去,让新帝对其委以重任,然后在暗中积蓄能量寻求时机。

甚至于在那啥一些,暗中授意,暗中帮忙让新帝绝嗣,到时候靠着枕头风,说不一定皇位直接落到他儿子头上。

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可是出现过的。

自然让皇上心生警惕。

不过皇上没第一时间下达自己处置意见,而是先召见了三阿哥弘时,想要听听他的想法,以及询问三阿哥弘时一些事情。

若是外室没有孕在身,这事还好处理,但对方有孕在身,皇上就得顾及一下。

大清法律对孕妇也是有优待的,任凭是什么罪,孕妇在怀孕期间都是不上刑不判罚的,一切等孩子生出来后再说。

采蘋的肚子做不了假,三阿哥弘时对这事供认不讳。

但对皇上隐晦的说,这是果郡王的美人计,要去母留子的话,三阿哥弘时却不赞同。

他并不觉得这是十七叔的美人计,而且他是真爱着采蘋,怎么会眼睁睁的看着她被去母留子了。

于是三阿哥弘时就和皇上争辩起来,对于皇上疑心果郡王图谋不轨的想法,三阿哥弘时觉得皇上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且之前皇上处置廉亲王等人的狠厉程度,就让三阿哥弘时不喜,觉得皇上太过了,都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还不肯大度一些放其他人一马,实在是小肚鸡肠。

心爱女人的性命,以及原本就对皇上的一些言行举止看着不满的三阿哥弘时,虽说没有直接明说,但话里话外都是不赞同皇上做法的意思。

越说三阿哥弘时越觉得自己说得对,还不忍不住为八叔、九叔、十四叔等人求情起来。

他却没有看见,皇上的脸色是越来越难看起来。

三阿哥弘时显然还没有体会到什么叫“残酷的现实”,也对,皇上的儿子不多,哪怕就是之前李嫔出事,也没影响到他,自然思想还有些天真和理想化。

要说天真和理想化也不是什么大错,可放在特定的时候那可是真会要人命。

历史上汉武帝刚刚登基也是如此天真,以为自己是天子可以不用理睬长乐宫,下旨国之大事不用过长乐宫,结果差一点就被窦太后废掉。

这个世界的现实呀,就是:皇上是绝对不会有错的,如果皇上有错,参照之前的话,那不是皇上的错,而是整个天下的错。

皇上原本是好心提点三阿哥弘时,毕竟历朝历代都有美人计,因此亡了国的人,可不止一两个。

没想到三阿哥弘时竟然这般回话,看着已经被某些人洗脑成功的儿子,为政敌拼命说好话的儿子,皇上当下是怒不可遏,大骂了三阿哥弘时一顿后,还不解气,愤怒之下,说出了将三阿哥弘时过继给罪人允禩的话。

皇上这人一向是敢说就敢做,没过多久就下发了正式的圣旨,将三阿哥弘时过继给罪人允禩当儿子,革去了三阿哥弘时身上的黄带子,并且修改了玉牒。

此事一出,朝野震动。

不少人都上书,为三阿哥弘时求情。

但皇上很明显正在气头上,全部都驳回。

三阿哥弘时到底是皇上的亲生儿子,下了圣旨后,皇上当即又病倒在床。

后宫嫔妃虽去侍疾,但却没人敢为三阿哥弘时求情,连甄嬛都没有。

毕竟甄嬛也是很记仇的,三阿哥弘时的额捏李嫔当年可是陷害过她的,甄嬛怎么可能为三阿哥弘时求情。

皇上虽然病倒在床,但一时半会儿还死不了。

三阿哥弘时变成这样,皇上自然不会认为是他的错,那是谁的错了?

皇后和李嫔都已经被软禁,杀了她们,也熄灭不了皇上的怒火,而且皇上不认为这两人有那样的本事。

仔细回想一下三阿哥弘时的话,皇上确定了目标——果郡王允礼!

果郡王窥觊大宝之心不死!

好一出美人计!

如果事情成了,三阿哥弘时成为新皇,那果郡王在新朝就能如鱼得水。如果事情不成,也能看他们父子失和的好戏。

简直是一箭双雕!

好个老十七,果然和他额捏舒贵太妃一样,是奸诈狡猾之徒!

皇上连亲生儿子都下得了狠手,更何况是原本他一直防备着的果郡王允礼。

当下就以果郡王知情不报,送汉女给三阿哥弘时混淆皇族血统的罪名,将果郡王夺爵,收押进宗人府。

皇上这处罚也算有理有据,毕竟大清是下过明文旨意“满汉不通婚”,果郡王此举那是视国法家法于无物,在明面上谁都没办法为他求情。

虽说肯定会有人在暗地里吐槽皇上这是“只准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先帝后宫也有多名汉女嫔妃,但却没人敢拿到明面上来说。

一般来说大人物身上就没有没屎的,皇上将允礼收押进宗人府后,就派粘杆处去彻查允礼的一切,以求找到一些大错,给允礼扣上罪名,名正言顺的处罚他。

这一查,像收手底下奴才的孝敬之类的,都见怪不怪。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