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 2)

不仅是弓,人也喜欢。

顾晏被他突然的动作扑的踉跄几步,他几乎不曾与人这般亲密接触过,腰身僵了瞬,但看着喜形于色的少年,他终于又叹了口气,双手轻抚上沈恪的头,“阿恪,新年快乐。”

他说,“虽然不知道你在担心什么,但无论如何,我永远在你身后。”

万千烟火,白雪纷繁,沈恪却是再也移不开眼。

--------------------

清明安康啊!宝们!

大致便是为着方家姑娘的事。

沈恪不可能把自己的心思原原本本说出来,只能挑着捡着说,“我怕小舅舅成了亲,有了心爱的女子和孩子,会不要我。”

顾晏闻言,倒是一愣,他大概确实未料到竟是这般的少年心思。

想了想,他道,“我并未应下这桩婚事。”

还没等沈恪高兴,又听顾晏道,“更何况,即便娶亲,我也不会不管你,你是我看着长大的孩子,我不可能把你丢下。”

沈恪不知该高兴还是该难过,他试探着问,“听说这位方姑娘与小舅舅很般配,小舅舅为什么拒绝了?”

顾晏道,“妻子是携手共度一生的人,怎能用般配二字衡量?”

沈恪趁机再问,“那不知小舅舅喜欢的是何种类型的女子?”

顾晏摇头,“不知。”

“不知?”语气上扬。

顾晏:“即便想象的再多再好,但也许在见到那人时,那些所谓的假设便不再重要。”

“妻子,该是爱之,惜之。”顾晏道,“我不知自己日后会爱上什么人,但不论如何,总不能是这般轻率的成亲,这对我,还是对那位方姑娘,都是不负责的行为。”

“更何况——”他看向沈恪,“朝局已经如此紧张,我又哪有心思去想这些?”

沈恪心中不知作何感想,他一方面为顾晏拒绝了亲事高兴,一方面又控制不住地羡慕起顾晏心中那位未来的心上人。

等回到顾府,因着要守岁,整个宅邸仍旧灯火通明,众人说着家常,不时露出些笑来。

顾晏却是一个人进了书房,点着蜡烛,又翻开了一卷需批阅的文书。

沈恪见他进书房,也紧跟着进去。

顾晏回头看他,他便小心翼翼道,“我想和小舅舅一起守岁。”

少年身上还落着雪,此刻那双黑眸期期艾艾地看过来,总带着些可怜讨巧的意味。

顾晏看他一眼,而后将手中的小火炉递给了他,“我叫人把躺椅挪进来,你先在上面靠着休息,若是等会儿困了便回去睡觉。”

沈恪连声应下。

灯火摇曳,沈恪坐在旁边,静静候着,他精力似乎很好,既未露出丝毫困意,也没去那躺椅上靠着。

他就那样直直地坐着,然后无声地陪着顾晏。

等到鸡鸣丑时,灯火已经昏暗起来,他终于起身,动作极轻地靠近那边的青年。

却见桌前的顾晏不知何时,眼睛已经合上,他一只手半撑着脑袋,另一只手仍虚虚握着笔,就保持着这种姿势睡了过去。

他这些日子实在是太累,那眉眼间的疲倦几乎已掩盖不住。

沈恪将毛氅轻轻披在青年身上,动作极其轻微,连带着呼吸声也微小了起来。

他目光沉沉地打量着青年苍白的面容,这些时日在心中积蓄的情感终于在这个无人察觉的深夜流露。

那双黑眸中,藏着眷恋,爱慕,与渴望,那些感情太深、太浓烈,像深不见底的潭水。

最终,他微微低头。

极为珍重,极为爱惜地在青年眉心落下一吻。

“小舅舅,新年快乐。”

此刻,他的心中是从未有过的透彻,他想:

若是万劫不复,那便万劫不复吧。

只要顾晏好好的,他就远远地守着他,暗暗地看着他,那样就好,已经不需要再多了。

这个晚上,沈恪就那样,安静地看着顾晏,直至天明。

昏暗的烛火中,他的双眸映下青年的模样,像是要深深地、牢牢地将这张面容刻在脑海中,那般眷恋,那般不舍,也那般坚定。

他已经想好了该如何做,也决定了该如何做。

年后,大晋的局势便又陡然紧绷起来。

杨党已经倒台,整个朝堂则随之变成了皇后与东海王的对峙。

前日的盟友,今朝的仇敌,利益所驱,不外乎此。

不久,东海王弹劾皇后欲毒杀太子,其心可诛,却反被披露伪造手册,引兵东来。

最终东海王被先一步诛杀,败下阵来,至此,皇后姜楼月权势达到鼎盛,其母族姜氏亦是威赫一方。

但由于皇后无子,又加上太子自秋猎后便重病卧床,使得谣言纷纷,叫人猜测东海王所说毒杀太子一事的真伪。

沈恪听着这些消息,未置一言。

到皇后独掌大权后,因着秋猎时沈恪救太子有功,皇后笑着说要奖赏他,问他是要珠玉珍宝还是美人娇妾,亦或是加官进爵,却见少年俱是摇头,最后倏地跪下,道:

“娘娘,臣之心不在荣华富贵,不在美人娇妾,听闻此次南方建宁起义不断,臣只想跟随军队前往镇乱,为陛下、为朝堂分忧,望娘娘许允!”

皇后愣了愣,为少年的请求感到诧异。

与北方的繁华相比,南方荒芜、艰苦,且因着这些年水患频发,灾民遍地,故匪患与起义大大小小不断,去南方镇守,可谓是极苦,极难,也十分危险。

这不算嘉奖,反倒像责罚。

皇后看向一边的顾晏,见他神色平静,并未反对,想了想,最终还是同意了。

她以为这是顾晏的主意,却不知,在回到顾氏后,顾晏看着跪下来的沈恪,眸色复杂,“你想离开顾氏去南方?”

沈恪抬头看着顾晏,眼神十分坚定,“小舅舅,我想帮您。”

“太子病危,陛下痴傻,皇后独揽大权,朝局不可能安稳,各地诸侯迟早会发动叛乱,届时北方一乱,顾氏亦风雨飘摇,我虽然离开顾氏,离开您,但我会用您所教我的一切,不论生死,平建宁,镇南方,为顾氏留下后撤的路。”

顾晏皱眉,“你可知此去,便是天高皇帝远,生死不由己。”

“恪知。”

“你可知,此去经年不得归?”

“恪知。”

“你可知南方鱼龙混杂,稍有不慎便尸骨无存?”

“恪知。”

“你可知……”

一问一答。

一人站着越问越冷,一人跪着却愈答愈坚定。

最终,顾晏深深看着他,“你想了多久?”

沈恪道,“秋猎过后,便心心念念。”

顾晏定定看他许久,许久……那双浅淡的眸映着少年的身影,似雪、似水,叫沈恪的心沉浸在其中,仿佛感受到某种幽冷。

“你长大了。”顾晏忽然冒出这样一句话。

声音很轻,仿佛叹息,有些无奈、又似乎夹杂着欣慰。

顾晏没有阻拦沈恪,也不会阻拦,就像之前顾晏对沈恪所说的那样,他不会将沈恪困在顾氏,也不会为了避免沈恪受伤而将其永远庇佑在羽翼之下。

临别那日,顾晏没有送行,他只托人带了一枚玉令给沈恪。

那玉令上面刻着一个“晏”字,是顾晏的家主私符,顾氏族人见之俱应敬畏三分,分量极重。

沈恪抚了抚上面的“晏”字,像要抚平内心深处的那抹悸动,他向送来的那人道了声谢,而后小心将这枚玉令收好。

镇南军的队伍在城外已集结了很多人,其中有绝大多数都是被强行征军进来的,那些人的妻子儿女此时全都在旁边幽幽啼泣。

南方道阻险长,民乱匪多,在很多人看来,这一路便是凶多吉少,福祸难测,因此哭声鼎沸,一片生离死别之景。

沈恪在这当中倒显得格外独特,他仿佛游离于众人之外,面上平静的过分,一双深沉的黑眸静静地望向身后那座古老的金陵城。

春生看着雁鸟脚边原封未动的信,心里七上八下。

南主已经派人来传唤了,春生擦了擦额头凭空冒出的汗水,忐忑地跟着侍卫进了书房。

这不是春生第一次进去,但这次和以往不同,雁鸟传过去的信没有人取下,更没有人传信回来。

这意味着什么……春生光是冒出那么点想法,就吓得面色惨白。

进去时,那位南主似乎正专注地擦拭着一把长弓,见他进来,才将目光看向这边。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