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杂事100(1 / 2)

  这虽没有师徒之名,到底比寻常的塾师西席更崇敬了些。

  那两个塾师,一个唤作张诚眀,原系徽州人士,上科便是举子,又因京都乃天下文采荟萃之地,不同旁处,便有意在此等候三年,着意攻读经义,请教大家,好一举功成。只恨这京都物价腾高,家中虽有银钱,到底有些局促,又念着为人塾师,又可添一层人情,方有了这一出。这便是教导宝玉的。

  而另一个蒋嵘,却是京城本地人,考中秀才后,连着两科都不曾再进一步,年岁渐长,不免有些灰心,现今专做这开蒙塾师一类事项。因他天性温和,人又老脸成精,知情知趣的,倒也渐渐有些名声。贾政取中他与贾兰,倒也合宜。

  宝玉虽则心中发闷,多有不自在的,无奈老父逼迫,连着自己心中也多有迟疑的,便也不曾显露出来。且这张诚眀虽年轻,却老于世故,又是一等聪敏知趣的,这课业才过了一会儿,他就有些瞧出来。

  后头,他虽也依着贾政所说,教导四书五经,讲解经义,却多有掺和些史书、典故、时情一类。虽说得慢,却妙趣横生,自然有一番滋味。

  那宝玉何曾听着这些,倒也有些听住了。

  后头张诚眀相问,说着自己新做塾师,怕是多有不惯熟的地方云云,引得宝玉开了口:“先生这般就极好,我虽读了些杂书,有些却当真没听过的。不比那些读腐了书的,全不知里头的情理,一味强要我们死记下来。”

  有了宝玉这两句,张诚眀心中大为欢喜,只笑道:“这些经义,固然是一流的学问。然而似我们这等寻常人,却未必能揣摩清楚。现今有那么一等人,便将旧年所得,一味强加下去,却也没趣。我自经义之外,酷爱史书,也爱游记,不免掺了这些进去,你既喜欢,倒是两全了。”

  两人说说笑笑,张诚眀自不必说,原是曲意奉承,有心结交贾家,能添了几分助力的。宝玉也觉着塾师极妙,倒不能与旧年的寻常塾师相提并论的。

  只他们说得投契,却都落在也散了堂的贾环眼里,回去李纨相问,他便也一五一十说了,里头就提了这个。要是旁人旁事,李纨自然不放在心里,可贾环读书这样的大事,由不得她不留心在意的。前面听得着张诚眀比蒋嵘强了些,她便有些沉默,听到后头连宝玉都大加赞赏,不觉生出些焦心来,因道:“果真如此?”

  贾兰点了点头,口中称是。

  李纨踌躇了一会儿,终究蹲下身来,一把搂住贾兰,轻轻摩挲着他的发顶、脖颈、后背,一面凑到他耳边,低低道:“你宝叔都觉得好,想来那必是个有本事的。后晌你有什么不懂的,或是得空,凡百的事情都能问一问。可是知道了?”

  贾兰答应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