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送春归小笺道信来(1 / 2)

  想到此处,黛玉便觉没了意思:

  薛宝钗千百不足也好,到底是有家有室,母亲哥哥家业俱全,在贾家尚且有个姨母一心为她,且想讨了她做儿媳妇,虽则外祖母尚且不许,可婚姻大事,头一样是父母做主,外祖母到底是隔了一层,大约事儿必定能成的。由此一来,她却是齐全得很,自己便是比她好又如何,现在却是无一着落,既是家业凋零,寄人篱下,又不知前程何处,且有外祖母那等心思为难,却不如她了。

  如此,酸楚更甚。

  好在黛玉如今心思开朗了些,又有紫鹃春纤等一心为她,着实安慰熨帖,倒也减去五六分愁绪,且回去吃了一盏茶,见着外头竹影森森,心内反生了些清凉之意,因道:“旧日觉得满室皆绿,久了反而生出几分苍凉,冬日又比旁处森冷些,于调养不足。如今暮春时节,百花凋零,见着苍翠如旧,倒减去三分伤感。”

  “姑娘诗文满腹的,岂不闻,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春纤含笑问了一声,见着黛玉微微一笑,眉间却是微蹙,想她怜花如己,且作出那葬花吟来,原有感伤身世之故,便又悄声道:“我旧日也有一股痴意,也曾想过,虽说花开繁华,花落凄凉,且不如不开花的好。可年岁长了些,方知道这原是一股痴情痴意,只想着如今,没想着日后罢了。”

  黛玉本想赞那一句落红的诗句好,然则听得春纤这话,倒是先压下这一条来——她天性便有这等喜散不喜聚,只想着散时悲凉,倒不如不聚,如今听得这话正投了心意,后头却又翻转过来,不免诧异,因道:“这日后两字,又从何说来?”

  “姑娘且想,从来春华秋实,若没了花开花落,如何能结子成果?自来花木便如我们一般,虽年华老去,到底又有后来者。繁衍生息,原就是这么一个道理。总是老一辈渐渐老去,小一辈渐渐长成,如此一想,岂不是正合了道理?”春纤见着黛玉目光灼灼,似有所动,便接着道:“且就如姐妹们相聚欢笑一场,虽则散去的时候只余余音,好似繁华落尽,可若不是每每相聚,如何来的情分?又如何能有下一场相会?自然也是前消后继,情分越长。”

  这却正触动黛玉心肠,她不免有些怔怔,且坐在那里想了半日,却连一句话也不曾说,似有所悟,又有所觉。紫鹃见着她如此,轻轻将那茶盏推到里头些,又牵着春纤的衣袂到了外头候着,却不免悄声叹息,道:“果真读了书的,便是不同。你这些话,只怕正对了姑娘的心呢。旧日里我常有话劝姑娘,只晓得她心思不同旁个,却又无从说起。今日,若姑娘当真听了进心底,再好生振作些,才是真个好呢。”

  春纤也是轻轻出了一口气,转头看向窗外,却见着宝玉正往这里来,心内又是一堵,因想:木石前盟,原起自精神共鸣,黛玉虽则如今有所不同,且将宝玉搁下,然则她心性如旧,不减高洁,只怕宝玉这一腔钦慕,也是难改呢。

  第七十三章 送春归小笺道信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