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2章 穿越小蛮女(37)690(1 / 2)

  扶苏很吃惊,父皇为何问七妹妹的看法?

  七杀:“长兄所言,半点不错。只是......”

  秦始皇:“只是什么?”

  扶苏也看向她。

  七杀:“长兄觉得,六国故旧对我大秦是否心服口服?”

  扶苏苦笑:“口服,心不服。”

  正是因六国故旧怀恨在心,他才认同儒家思想,想以仁德感化昔日的敌人。

  七杀:“齐国管仲曾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此话一出,秦始皇就明白她的意思了,暗道女儿机巧。

  扶苏却还没明白,疑惑地看着她。

  七杀:“管仲说得极对,礼节、荣辱都非天生,若不能丰衣足食,礼节荣辱根本无从谈起。同理,若不能让臣民丰衣足食,所谓的仁德也是虚的。”

  说一千道一万,让臣民吃饱喝足才是关键。

  道德仁义讲得再好听、君主表现得再宽厚,百姓吃不饱、穿不暖也是白搭。

  “长兄,婳儿以为,不必过于在意六国故旧如何看待大秦,只要大秦屹立不倒,繁荣昌盛,自会天下归心。六国故旧服与不服,并不重要。”

  719 大秦女皇(20)

  曾经,七杀也以为秦法严苛,但到了这个时空才知道,秦法虽严,却没有后世所认为的那么夸张。

  只要安分守己,便不会触犯。

  更不会动不动就施以肉.刑,除非是重罪,否则多是以工代罚。

  人力这种资源,在生产力低下的封建时代,比在工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更为珍贵。

  动不动就杀人或伤人?历代秦君没那么傻。

  秦法之严,严在违法乱纪者。

  对于想过安稳日子的人来说,秦法是一种保障,保障他们不受坏人的欺负。

  举个例子,在大秦,懒惰是一种罪,形同偷盗。

  严吗?很严。

  但每个家庭的大家长,可能都会高兴有这样一条法规,以避免家中出现懒惰的子弟。

  秦法以李悝的《法经》为蓝本,商鞅进行改革,其初衷是“法者,所以爱民也”,又说“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

  从一开始,秦法就立足于爱民。

  所以,秦法之严,真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

  更重要的是,秦法并非一成不变。

  秦国之所以能成为战国时代的最终胜利者,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秦国统治者开放包容、易于接受新事物的态度。

  当年变法,是因现有的法令不能让秦国走向强大。

  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已经感觉到某些法.规不适,做出了改变。

  否则的话,怎会从分封制变为郡县制?

  秦始皇可不是清朝那些守着祖宗旧法、冥顽不灵的皇帝。

  当秦法阻碍到大秦的发展,秦始皇必然会像当初的秦孝公嬴渠梁一样,对秦法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