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70节(2 / 2)

  路上,一家人下车了,没有外人了,才终于暴露了内心狂热振奋的心情。特别是他两儿子,罗刚和罗铁,都兴奋的跳了起来。他们之前还没工作,天天蹲百货大楼旁,就指望给买家具或者什么的搬个东西,挣个几毛一块的,就这点钱,还不能天天有。

  也就是他们的母亲秦茹是这边的售货员,这边的人才让他们蹲这边接散活的。否则就这零散的活都不让他们蹲。

  而这以后呢,一个月五千,这工资,再大的干部都不可能有吧。不过想想也是,几万块的汽车都是个人的,如果是在国内工作的,哪怕是领导,一年挣几千块又如何,也买不起轿车呀。退休的老干部,不也是骑个自行车出门嘛,跟大伯比,今天是真开眼界了。

  就两个妹妹,现在不还年龄小在读书嘛,大伯是让她们认真读书,也不需要去考什么职业学校,也就是中专。能读高中就读高中,最好上大学,不过国内目前没金融管理类专业。因为个人做买卖现在深城都是测试阶段。

  但只要肯学,成绩哪怕不是很好,罗成也答应送她们去香江读书。小雨和诗诗的子女也一样,这年纪努力读书就是了。

  不过秦茹知道自己两女儿的料,就算要考上工业区这边的中专,都要看运气,这还是她们父母在这边职工的情况下。比两儿子强点,但也不算是什么读书的料。因此内心早有打算了,读书不行的话,过几年大一点,让她们跟着大伯身边去,讨好大伯,随便安排点啥,不比读书强呀。

  而罗兵一家人走了一段路,回到家后,就把饭菜给秦勇的媳妇了。饭菜肯定是冷了,热一热就行了,有不少肉菜,都是还没上桌就提前打包好了的。

  看着带来的饭菜,秦勇家的两小孩可是高兴坏了。他们一家没定量,秦勇和他媳妇又属于临时工,福利也少。吃肉可真要靠姐姐姐夫救济,这大饭店里弄出来的肉丸子和红烧肉,还有炖鸡,油水足料足,哪怕是冷的,这一家子人都闻着流口水。

  秦勇的媳妇去热菜了,他自己倒是询问着姐姐一家,姐夫哥可是开车回来的。而且车子还不是自己开,有司机专门开车。他在上班的时候都看见了,这回来找姐夫,有没有什么关照。

  这有些东西呢,哪怕是当姐的,这样多年了,加上孩子也对自己弟弟一家有怨言。她也不可能一点想法都没有,只是把弟弟一家赶出去,在这年代,他们农村户籍的,那真是落脚地方都没有。

  现在嘛,以后一家人一个月能挣三万了,这还只是工资。大哥罗成还说有什么股份分红什么的,还有额外的钱拿。这事情哪怕秦茹这个当姐姐的也不想立刻告诉秦勇,不过倒也可以分享一些喜悦。

  罗兵的大哥年后就会带上他们,包括刚子和铁子去深城做事情。而这边的工作嘛,正式工作是可以转给别人。罗兵和秦茹打算把工作都转给他们夫妻两人,其实这有些浪费,因为秦勇夫妻好歹也有临时工,两人一个月加一起也有将近四十。

  如果罗兵和秦茹不把工作转给他们,要是给其他人的话,人家哪怕没工作的,也能直接成为正式工。给他们,他们自身的临时工其实是浪费了的,但正式工和临时工不光是工资的差距,主要是能把他们的农村户籍转到城里来,以后可以吃定量。所以有所浪费也是值得的。

  没告诉秦勇一家他们以后跟着大哥会有什么待遇,只是说他们的工作和这边的职工楼都会给他们,工作的事情,就这些天就能交接完成。

  这话说的,秦勇高兴死了。十多年了,不容易呀,多少次看见希望,又破灭。姐姐姐夫直接让出工作,这可比去找关系给他们转正稳妥一百倍。而且他们一家就四人,可没姐姐生四个这样多。房子也让出来,二室一厅带厨房,就他们一家子住的话,宽敞着呢。

  小雨和诗诗一家,诗诗家是很和谐,主要是刘卫国有个常年吃药的父亲,一直觉得亏欠诗诗。所以在刘卫国家,诗诗说话,他基本都听从。在单位里,人家都说刘卫国是一个怕老婆的。

  这诗诗和刘卫国以后一个月就能有两万,自己家小孩都在读书,成绩也不算顶尖。跟二哥罗兵家的小孩比,那是强多了。诗诗倒是听从大哥罗兵的建议,打算让子女认真读书,就算成绩差一些也没有关系,只要愿意读,罗成最多花点钱就能送他们去香江的知名大学。

  想想跟着罗成名义上的学生高茹,人家虽然是有罗成照应着,但人家也是凭借自己的努力。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哪怕是一个女人,在新加坡也独当一面了。一年挣几百万了,就这罗成还说是人家不愿意自己去搞自己的产业,否则挣的更多。

  罗成这样多产业,要是高茹不想‘打工’了,自己去搞一些配套产业。罗成不可能不会把一些业务给她的,那样的话,高茹想挣上千万不难。但高茹不想以合作的形式来面对罗成,就这样的管理者身份面对罗成就知足了。

  不过就算如此,其实也就新加坡以后的发展是一样能有很高的,之所以一开始比香江弱很多,还是独立和站队导致的。现在的新加坡也在起飞的步伐上了。哪怕高茹不自己独立出去,就在新加坡帮罗成不断扩张,年收入千万收入也不过是这几年的事情。

  所以诗诗是不希望自己的子女以后也完全依靠他们的大伯施舍,挣一份高工资,然后给点产业分红,过上富足的生活。要是有能力的话,最好尽量是去帮助罗成,甚至自己弄产业也好,而不是靠亲戚关系求施舍。

  而小雨家,两个女儿,儿子最小,儿子的事情要考虑也是很多年后了。女儿的话,陈林这边倒是有些重男轻女,也不会太过于考虑女儿以后的日子。现在有罗成照应,最多找个好人家,再置办丰厚的嫁妆就是了。而就算出嫁,也是五六年后的事情了。

  在小雨家这边,唯一转变的就是小雨的地位直接上来了,公婆对她的脸色,再想倒以前他们的脸色。倒有些感觉别扭了,她倒是希望他们一直保持着高傲的脸色,好让她也展现一下有娘家人撑腰的感觉。可惜,一点机会都没给她。

  次日早辰,小女儿罗思燕赖在罗成身上,哪怕醒了也不起床,跟一个蛤蟆一样,压在罗成胸前。在床上,两人互相玩闹了半天才起床。

  今天罗成跟茜茜是要分开活动了,罗成去找郑雪和王月,中午就不再弄酒席了,晚上再弄一次,今天晚上直接三桌。

  而茜茜则是带着小孩去文工团看看,也不知道现在那边文工团如何了,这样多年一直有一些挂念着。

  两辆车子,兵分两头。这说到郑雪和王月两人,昨天小雨她们也跟罗成说了一些她们的情况。

  表妹王月嘛,听从了罗成的建议,那时候罗成给她转正后,又分配了单人职工楼房给她。她没结婚,那时候对象都没有,罗成也只能给她分一个单人房。

  而有了工作和住房,加上罗成告诫的一些事情。她要是把工作让出去,让给还是镇里的家人,就罗成给她分的房子,以后也不可能一个人住了。让出去的工作,能把别人转正农转非就不错了,不可能再给别人又额外分房子的。

  那么以后王月的命运会如何,回镇里,户籍不在镇里或者农村里,干活不给你算工分。留在城里,没工作,而且是让出去工作的,街道办了解这样的情况,连一些扫地的零散工都不会给你安排。

  嫁人,人家农村人嫁到城里,还能找到零散的活,缝补东西,帮单位干点杂活挣个几块钱。而她这样的,街道办是一点照顾都没有。除了一个吃商品粮的身份,注定是一个挣不到钱的人,起码在没改革开放之前会是如此。

  所以王月反抗了,毕竟在城里也生活几年了,见识也不是当年在乡镇里的小丫头了。要孝心,她有,没结婚之前,每个月都保证给十块钱到家里,而且节假日和过年她也会买东西。出嫁后,依然表示最少会给五块钱家里,要是找的对象不同意,她就不跟人家处就是了。

  而这样多年了,小雨说就因为每个月给娘家五块钱的事情,王月没少跟她丈夫和那边的人闹。

  这话是没有错,当年处对象说每个月都会给娘家人寄钱。那时候也有人答应,答应的还不少。比较王月是正式工了,一个月有三十多,少五块钱也没什么。何况王月还有分的自己住房。

  说是单人楼房,但夫妻两人住的话,根本没有问题。王月的条件算很优秀了,但找对象结婚后,头几年没啥,可随着自己有小孩出生,一开始一个,后来两个了。家里负担开始重了,王月的丈夫就开始有意见了,或者说之前就有意见,没爆发而已。

  而爆发出来后,王月家的日子就不怎么安宁了。虽然五块钱的孝敬娘家钱一直没断,但这事一年总能吵上几次。特别是第三个小孩又出生了,更是吵个不停。

  这年头哪有一个女儿这样孝敬娘家的,要是她没有哥哥和弟弟,这还是说的过去。可她是有弟弟的呀,养老又不用王月负责。家里现在有三个小孩了,还没个月给父母五块钱,这就有些过分了。

  就因为这事,后来王月又怀上了,都把小孩给打掉了。而这几年提倡计划生育,王月更是直接去上环了。

第337章 探望

  表亲,走动还有来往,不走动,过年能见一面就算不错了。

  像表妹王月,出嫁了,她那边的小孩基本跟罗成这边就没什么亲了。首先王月就已经不姓罗了,能跟罗成这边有来往,那是因为她妈妈是罗成的姑姑。

  但王月再嫁人,她小孩连王都不姓了。可以说除了王月本人,其他人扯上亲,连远房二字都难算上。算远房亲戚,那是父亲,甚至爷爷或者更高的长辈,都是属于罗姓的人,才能算远房。

  对于王月,罗成找她也就是当年她在院子房这边跟着住了几年,怀旧一下而已。对于她,其实情感上还比不上假表妹郑雪,起码当年罗成就差一点拿了她的首杀。而且不得不说的是,他那时候情感还没坚定,内心其实明知道郑雪对自己的态度,还跟她玩了一阵暧昧。

  什么红袖添香,不过是罗成当年涩心的贪婪,后来有心无胆,在那个年代不敢玩弄情感。

  所以对于王月,罗成找她,也就是叙旧,不会跟帮弟弟妹妹一样,主动的帮她什么。要是以后她以姑姑的女儿身份来找罗成帮忙,在情感上面,会比其他亲戚的子女要好一点,毕竟一起待过几年。

  但最多是稍微照应一下,让她有很多工资收入,其他的分红或者什么的,肯定是没有的。

  而说到郑雪,也没因为罗成,吊死在一棵树上。不过也的确因为罗成,拒绝过单位里很多人帮她介绍对象的。现在也出嫁了,嫁给了一个比她还小两岁的男人。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