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69节(2 / 2)

  本来一个消失的人,十几年后又出现,哪怕就是因为在香江有产业不肯回来了,上面也不会一直研究的。但问题是,你不查罗成这个人没啥,可你查香江的罗氏集团的话,就不得不又回过头来关注罗成了。

  搞改革开放,是内部改革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就是想吸引海外资产,带来外汇创收。而不是说吸引一些人来抢国营产业的生意,所以招商引资,也不是什么项目都招的。你要搞出口的,只是来国内加工,那么什么都欢迎。

  要是来搞车辆的,还只卖给国内,跟抢国营车企收入就没区别了,那就不会允许。香烟也是,你可以弄点香烟在友谊商店卖一卖,但想大规模全国各地经营,是不可能给你弄的。

  在没有关注到罗成的时候,罗氏集团在香江甚至其他地区庞大的产业,是被国内关注到了的。而罗氏集团竟然爱国,在地震时候伸出援助之手,那时候还没查出罗成的时候,就分析应该不是台岛那边的人。

  现在罗成主动出现,等于是一个超级‘引资’的对象出现了,现在不光是研究罗成的过往,同时还在研究香江罗氏集团大致的产业。这越是研究越是竟然,哪怕每项产业谨慎点往少了研究,这财富都惊人。

  以什么样的形式去接触罗成,然后跟他洽谈,这得有个策略。别是罗成真的只是回来探个亲,然后又回香江了。国内目前有什么筹码留住罗成,必须组建团队来分析。然后派人直接去义安城才行。

第335章 给弟弟妹妹的安排

  义安城到深城,走的依然还是当年罗成提议,工业区出大部分钱,省区来牵头的那条‘省’道。

  国内如今依然没有高速道路,有高速的话,在到路上按照一些照明设施,就算是货车,也一天时间就能到了。

  但走当年罗成提议修的那条道,只是道路强度达到了要求,大货车载重几十吨在路面上行驶不会压坏道路。

  可道路多少会根据城市要求有点绕,因为哪怕是一条省道,也能带动城市的交通运输流通。再加上很多路段晚上没路灯,晚上司机开的慢,所以就算早上很早出发,到深城也得第二天。

  罗成离开工业区的时候,给王书记留了一个电话,他是已经跟香江那边联系好了,大米和麦子装几船过来,另外就是海鲜,准备几百吨运输到深城。做好保鲜冰冻工作。

  至于货品如何进入海关和运输到义安城这边来,那就是王书记的事情了。私人产品进入国内和本身就是国内单位订购的,流程是不一样的。要是罗成是运输粮食和海鲜来国内零售,光税收和国内的价格,都能让罗成亏死。

  为什么国内会把深城和后来的沿海几个地区先弄成引资开放特区,就是因为那几个城市自身有港口和海关。可以方便的实行本土政策,比如对很多来这边投资的商人,一些原材料免进出税收。

  比如玩具厂,深城最早很多地方就只是代加工,弄一大批缝纫机。而一些模具设备都是从香江运输过来的,因为香江其实也是代加工,模具又是海外一些公司提供出售过来的。就怕你们自己生产的模具不合规达不到要求。

  选择加工转移,是低廉价格的产品代加工,在香江日益高涨的人工成本下,无奈的办法。而且香江一千多快,已经招不到年轻人了,都是招一些年龄大点的大叔大妈的。工作效率还不高。

  而转移到国内,因为有政策,免费拿地,甚至一些基础设施都帮你处理。工人工资更是只有香江的二十分之一,而且这二十分之一指的还是大龄工人的工资。年轻人的话,国内只有人家三十分之一。

  这也就是说,香江十个人的工资,在国内可以招三百个工人。并且这只是现在两地工人的成本差距,要知道香江的电子行业正在发展,他们要招工,在香江人口就那么多的情况下,招来的工人就是抢以前低廉利润工厂的工人。用的办法就是提高工价。

  所以现在国内的工人是香江的三十分之一,要是香江工资再涨上去,国内的工资就显得更低廉了。

  工业区有在职十二万工人,其实也就是香江那边四千工人的人工成本。如果加上香江那边管理层的高工资话,可能在香江一个家四千人不到的大工厂,支出就比工业区这边多了。

  不过就算国内有再低的人口红利,对于罗成来说,回义安城发展,其实就是闹着玩。就他的资产加上时代的一些了解,在香江,光地产方面李首富这人最多只会成为一个还算不错的地产开发商。

  而罗成就依靠圈地,财富增长就比什么投资都快。所以就算在义安投资产业,罗成也不会太上心,让亲戚去折腾都无所谓,哪怕他们没管理能力。

  在罗成离开的时候,王书记倒是关心了一下罗成回来后的居住问题。以前的院子房,现在住的几户只有一户是工业区在城区那边单位的职工,其他两户并不是属于工业区的。但是罗成想要住以前的房子,他可以出面让街道办安排。

  但是当年罗成还在位的时候,分的大院房。却是不能给罗成安排了,因为那边是分给了一位现在退休了领导干部,是从地方调到工业区这边的,担任过组织部的领导。而且大院房那边住的都是工业区这些年来一直工作或者退休的领导,罗成这身份也不合适去要回来了。

  不过当年罗成自己装修购买的家具,这边是可以赔偿他一套新的。

  对于院子房,如果三户人家在住,维护的也不怎么好。还加建了厨房柴房,让罗成一家再去住,罗成还真没兴趣。毕竟还要劳烦人家搬家,但是想到当年刚跟茜茜在一起的时候,院子房那边两人还一起规划过,大门口种枣树,里面弄颗葡萄树等等。

  而且在义安城,目前罗成一家的确没落脚点。房子要回来,该拆的拆,全面重新改造一下,也不是不可以。最多改造的时候再跑趟街道办登记一下,毕竟现在所有的房子,除了一些特殊住宅,都依然属于国家的。

  所有就让王书记出这个力,他去跟街道办打个招呼现在可比罗成说话管用。

  五点多,罗成和弟弟妹妹各一家子来到了大饭店,因为中午就打过招呼的了,钱和票都给了,人家饭店干忙活的已经在忙了。菜依然是八个菜,但红烧肉,肉丸子和很多菜都是额外加钱加量了的。

  这次算是四家人齐聚了,聊天的内容也不避讳着谁,哪怕是小雨和诗诗的丈夫以及公婆。罗成让小雨和诗诗也做好辞职的准备,之前跟罗兵说的时候,她们也听到了,只不过她们现在的丈夫和公婆没听到。

  小雨和诗诗在电影院工作了十几年了,内部流程是很清楚的。特别是国内的电影院,大多还兼顾公益宣传任务。就是给学校学生免费放映一些有教育和历史意义的电影。而她们没负责收门票验票后,其实在电影院一直就是负责这类协调工作。

  特别是电影院又属于工业区旗下的产业,对各单位部门也是调度免费观看。哪怕她们文化程度不高,但干了这样多年了,也算经验丰富。

  而茜茜在香江那边算是一直跟影视打交道,如果小雨和诗诗对影院行业感兴趣。那么不用等一年,今年就可以辞职,年后就先去深城,去那边各区域建设电影院。都建设在城市中心区域,她们负责去监管就可以了。

  现在在国内搞电影院,肯定不是明智决定。电影院在国内目前属于配套服务场所,在国内都没有票房一说,就晚上偶尔播放一个文艺片,收点谈恋爱人的票钱。工资是能挣到,最多再挣点维护费用,电影院建筑成本,是比较难挣回来的。

  就算是深城那边,也得等上个一两年,那边工资高了,工人有钱了,看电影的多了,电影院才会有真正的利润。再加上从香江弄些影片来国内放映,哪怕是一些武侠古装电影,在香江已经过时了,在国内恐怕都有很多人喜欢看。

  让她们去深城,也就是负责电影院的初期筹划,也不指望挣钱。主要是提前圈好好地段,国内的电影市场,不养个很多年,根本起不来。到时候电影院建设好了,每家电影院招些工人和一个管理的就可以了。也不需要她们去干嘛。

  在饭桌上,诗诗问罗成,如果是搞电影院的话,她们去深城能监管什么呀。罗成告诉她们很简单,就按照义安城这边的电影院建造就是了。布局摆设板凳都一样就行,在罗成的内心里,国内电影行业起来,那最少是十几年后了。现在弄的太好,等时间长了还是破旧了。不如现在就简单的造,以后再拆了重新升级。

  而且一些大城市,天户,四九城,几个经济特区,其实开电影院也是有收入的。配搭一些小吃零食,也能挣一些钱,但那点钱,还不如罗成随便卖点车子的。开电影院主要是养市场。

  至于小雨和诗诗的工资,按照香江那边的高级管理层工资开,一个月就给一万。

  一个月一万,当这数字出来,真的是桌上的人全部懵了。现在小雨和诗诗一个月三十六块多,还是因为在电影院算是有岗位补助,比当初卖票检票要强不少,但就这样,一年也就四百多块。

  现在告诉她们,一个月一万块,得她们工作二十多年。而罗成说的只是一个月,一年的话,得她们工作二百多年。

  诗诗有点不敢要,嫌多了,有点怕。小雨虽然没说话,但也有这个意思。

  可当罗成把高茹抬出力,她们都认识的,现在一年都挣几百万了。你们一个月一万一年才十多万算什么,而且一个月一万,罗成说只是工资,她们要是在国内待,会给她们一些产业的股份。

  比如在义安以后弄的加工厂,都会给她们一点股份。这边的加工厂是对海外销售的,产品不是卖给国内,到时候随便一些分红,上百万不成问题。

  至于比不过高茹,那是人家真有能力,在新加坡很多分厂罗成都没出面,都是她一个人带领团队不断在那边扩张。

  要是小雨诗诗还有罗兵他们,自己要有能力去主动开办工厂或者搞什么产业。罗成不介意帮忙投资,到时候他们自己能挣上千万,那也是本事。

  把高茹拿出来说事,再跟他们说,一万块在香江还不是顶级人才的工资。以后香江那边肯定会派人过来前期负责管理的,人家都是上万的工资,让他们别纠结工资的事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