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68节(2 / 2)

  要说年龄,茜茜其实比罗兵还大一些,但两人站一起,差距太大了。

  罗兵告诉两儿子,今天晚饭去城里的饭点吃饭,等会他跟他们老妈说一下,就一起回去。让他们换一身衣服去饭店,实在不行,家里还有他没穿过的工服,两人穿他的工服去吃饭也行。

  主要是这几年小孩个子长太快,小孩又多,哪有那么多布做衣服呀。喊他们回家换衣服,其实也没几件像样的。

  而这来都来百货大楼了,小雨诗诗的小孩都在。茜茜直接提议去百货大楼买衣服就是了,正好天冷了,一人买件大衣或者外套什么的,这票茜茜还真有。没有抵用卷是可以用布票在这边买衣服的,茜茜从娘家来这边,人家知道茜茜和罗成不缺什么钱,有外汇,在义安一样能换钱,只不过钱不能换外汇。

  所以罗成一家子回义安的时候,茜茜那边的父母爷爷给了一大堆子票。几家子的小孩,加一起刚好十人,茜茜娘家那边给的票是多,但布票都是要好些张凑一起才够买件衣服的。大衣的话,还要棉花票。

  让茜茜给十个小孩里外都换上新衣服,钱是没有问题,票还真不够,但一人一件大衣或者外套是没有问题的。

  而这年头流行军绿大衣,供销社那边有卖,百货大楼也一样有。再过几年,改革开放,香江那边流行的一些服饰就会传到这边。那时候衣服也不会再要布票之类的了。

  这茜茜是带着一大群人去百货大楼买衣服了,罗成则是在办公室喝着茶,烤着火。可惜当年他坐的位置现在是别人在坐。

  罗成在办公室里询问当年的后勤主任张林,还有副区长杜永康如今怎么样了。王书记让人查看了一下人事资料。这年代,普通工人男性是五十五岁退休,女性是五十岁。如果是干部领导之类的,可以放宽五岁。但当领导干部的,其实是可以在五十五岁前提申请退休的。

  当年张林还是汽车修理厂的厂长时候,就四十多岁了。到现在,就算按照干部级别算,也退休了。至于杜永康,的确有管理能力,但在工业区这边担任副区长的时候,也的确年轻了些。因此在工业区这边熬了十年左右,资历熬够了,还担任过副书记的职位,后来调到省区那边某单位去了。

  而在工业区这边,王书记也不怕跟罗成说实话,发展受到了限制,国内的钢铁产量受知青时代影响,一直也没提升。原材料也就一直卡住了,算上他王四海,在工业区这边算是第五任书记了。

  现在的工业区这边,也就是解决了大量工人就业,车辆生产虽然产品依然紧俏。能跟很多企业直接‘互动’、但体量太大,当领导的混点福利容易,可十多万员工,随便发一样小东西都是十万级的,这边的领导要混日子很容易,但要有所成就,就很难了。

  王书记跟罗成说这些,不是要揭露什么,而是说现在的领导班子各有各的心思。这以后就算没原材料的限制,要发展成为更大的规模,整个班子都不会齐心。

  而且这还只是领导班子的问题,下面职工的问题也很严重。倒不是说职工不听指挥什么的。而是罗成当年在的时候,他招的大量有技术的工人,那时候技术可以的基本年龄都三四十岁了,技术工人也是工人,除了六级以上的大师傅,会请他们多干几年,其他的都五十五岁退休。

  这技术工人级别高的退休工资也算不少,还有就是裙带关系,很多老工人的子女总要安排点进厂吧,否则光当干部的安排,吃相是不是太难看。就跟当年罗成一样,什么福利他都拿最多的,但下面人都按照级别来分,都有呀。

  还有一点,年轻的工人有一些人跟老一辈工人不一样,不把工厂当家看,工作态度不认真。他们觉得干多干少反正工资一样,喜欢偷懒的比以前多了,而且当领导的发现,还真没什么办法拿他们怎么样。

  你说他们不肯出力干活,人家说自己天生力气小,很多活干不动。要不你给换一个不出什么力气的岗位,他们保证认真工作。

  厂里的老师傅劝也没有用,说认真工作学习技术,工资能涨上来。不是说没有一个能劝动的,而是工人多,基数就大,十个人里你劝动一个努力工作学技术有什么用。

  很多人看见跟着偷懒好像的确没太大的问题,工资一样多的,你劝一个回去努力工作。可人家能带坏三个加入到新的偷懒队伍。

  这些年来,工业区就算没对外招工,但内部招工是避免不了的。另外就是自己学校里,还有退伍兵收容任务,所以哪怕十多年没对外招工了,工业区还是增加了几万人。要是算上退休下去又有人顶上的,那起码有六七万人了。

  很简单的算法,要发的退休金人数,和现在职工在职的人数,就是发工资的总人数。所以明面上工业区只扩张了二万人左右,但实际上支付的工资快比以前多一倍了。

  但产量嘛,却没有多少增加。不过工人工资不高,这样多年又没涨工资,对于高利润的工业区来说,工资这方面不算啥。但退休职工也要发些福利呀,过年过节的,难道人家真辛苦干了一辈子,退休了,就不顾及情感了。

  钱,工业区有,但物资福利这方面,他这个当书记的愁。

  说到这,王书记笑着看着罗成,让他喝茶,现在茶叶虽然也紧缺,但跟当年不一样了,起码当年碎茶叶都算好东西,拿出来招待人也没人说什么。现在嘛,一些领导是真的能喝到不错的茶叶了。

  卧槽,看到王书记那意味深长的笑容,罗成明白中计了。这是在跟他说工业区福利的事情呢,而当年罗成在香江,可是凭借一己之力撑住了福利下滑的趋势。起码那时候衣服鞋子布票等各种物资是用货船一直往国内运呀。

  而要查这资料并不难,现在王书记就是在赌,赌罗成开两辆车来这边,还有专门的个人司机。

  钱,工业区有,缺物资,赌罗成还能弄到物资,就算赌失败了,王书记也就是浪费时间招待一下,自己又不亏什么。

  罗成从口袋掏出了香烟,他这些年吸烟,一直都是假吸。但哪怕是假吸,自己吐出的二手烟还是会吸入一些的,在尼古丁的缠绕作用下,的确是能让人冷静思考问题。

  很明显的意思,只要罗成能有货,王书记就想买。哪怕现在的开放局势只是在深城那边,王书记向罗成要物品,等于是向个人购买,也算是胆子够大的。

  现在年底了,要是王书记弄到一批物资给工人发福利,那他的声望就能上来。在工业区这边的话语权就高了,要是书记跟区长有斗争,那就更不用说了。

  但是面对工业区的工人,罗成是愿意他们过一个好年的。可是国内目前的物价太低,现在的香江已经不是当年的香江了。香江的经济发展,工人收入翻了二三十倍。而物价其实也在上涨。

  改革开放,海外的人是看中国内的人口红利,人工便宜。来这边开厂,也都是加工厂,产品是卖到海外去的。就现在国内的产品还停留在几分几毛的,香江的蔬菜都比国内的肉贵了,一套衣服,地摊货都要国内工人的一个月工资。

  要是以国内的物价去让罗成运输物资过来,那罗成得亏本。要是反过来,倒腾原材料出去,那倒是能有不小的挣头。

  历史中,香江那边流行的喇叭裤,墨镜,花格子衬衫。原本在香江就是地摊货,但到国内就是高大上了,一条裤子就要职工一个月的工资,但依然有人买,追求时髦。

  三十多一条牛仔裤,对于香江来说,很便宜。为什么一开始没人拿衣服到国内卖,就是便宜卖的话,香江那边制造的人工成本也不便宜,感觉国内的人穷,没市场。

  其他产品也是这样,要是香江运输布料到国内来卖,绝对是死。唯一没想到的是,国内的人为了追求时髦,一条裤子一个月的工资都舍得买。

  后来国内人自己做生意,开始仿造香江产品,喇叭裤和一些服装才降下去的。

  罗成也不跟王书记说自己有没有物资,而是直接跟他聊香江的经济发展,不光是香江,还有小鬼子国的。

  知道小鬼子国一台电视为什么卖那么贵嘛,知道香江的经济起来后,产品为什么也贵了嘛。很到人说现在一台彩色电视就要卖几千了,是普通人多少年的收入。

  但是,人家没说非要卖你不可。人家在本土就是卖那个价格,小鬼子的收入现在比香江还疯狂。人家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就能买几台你说的几年收入才能买的一台电视。

  罗成跟王书记说这些,意思也很简单,工业区这边是有钱没错。但你能做出拿高价购买物资的决定嘛,国内一块钱的东西,你要花五块十块去买。

  罗成的话,让王书记沉思了,他又没去过国外,国内也没经商环境,很多事情也的确不了解。出口车子时,觉得国外的钱真好挣,一辆车子有这样多利润。但进口东西时也觉得进口的东西真贵。

  却没有想过,出口时,你觉得出口的利润高,在别人眼里却是很合理的。而你进口时,觉得人家东西贵,其实是你穷。

  “那罗先生,有没有便宜的东西。”

  “哎,你这茶不好喝,下次可不来喝了。被加工的物资你就别想了,大米,小麦,海鲜要不要。”

  人家毕竟是一个书记,邀请自己来喝次茶,亏本的事情哪怕罗成有钱也不会去干。但不挣钱出点力的事情还是没问题的。大米小麦罗成可以帮忙在海外购买点来,弄点来国内再加工,做成米粉,面粉发给工人过年包饺子啥的没有问题。

  海鲜嘛,让自己的渔船出海捞些来,贵的东西留着,小鱼小虾,一些不值钱的,其实也是很便宜处理的,甚至喂养家禽。王书记要的话,让他派冷鲜货车去深城港口拉就是,罗成一个电话就解决。

  十几万的职工又如何,五十吨就十万斤了,弄个五百吨,每个职工发点就得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