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67节(1 / 2)

  而诗诗和小雨嫁的都是长子,都要面对公婆。可罗兵的日子并不好过,原因很简单,就是秦茹那边的弟弟,也就是他的小舅子。

  工作一直没转正,罗成走的那年,秦茹的弟弟还没工作满三年呢。秦茹也不知道罗成会突然就消失不再回国内了,否则就会提前来求情了。罗成走的那年是把老家那边两堂弟调到城区里来转正的,然后又把工作调回镇里了,也就带着茜茜离开这边去香江了。

  这没罗成去人事局和街道办打招呼,罗兵又没那么大的能耐。毕竟安排人进工业区,算是跟同一单位同事打招呼就可以了。但要农村人转正变吃商品粮,就不是厂区里能直接办的事情。

  哎,整整十六年呀,从罗兵第一个小孩出生,就给小舅子安排工作住到一起。但现在罗兵的大儿子十六了,还住一起,更夸张的是,秦茹的弟弟都结婚了,带着媳妇跟着他们一起住。

  反正罗兵的日子,现在真是一言难尽,小雨和诗诗家,只是客厅隔出来住人。罗兵家,是过道一截都私下用砖砌了一些地方跟厨房搭连在一起。人多的都睡厨房了。而平时烧饭,都麻烦的很。

第331章 难念的经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只是有人抽到的经书是周华健唱的那本。

  在前往工业区的路上,罗成听到诗诗小雨的说法是兵子算是被小舅子一家给拖累了。

  但外人总有看不到的一面,年代不同,有些事情总是很无奈的。

  秦茹的弟弟早年没成家,托罗兵照顾,给弄了个临时工到城里来工作。这没成家的话,说实话,稍微照顾一下无可厚非。那么当时罗兵心里有点意见,但他是厚实的人,既然答应媳妇了,也没咋说叨什么。

  本来想着也就三年的事情,小舅子工作转正,然后分房子也好租房子也摆,都能脱离出去。可没想到的是自家大哥一消失,他自身的能量也不过是单位里的一个搬运工队长。当年罗成让他学点啥,说只要他愿意学,工厂那么多好师傅,罗成出面的话,肯定有人愿意教的。

  只不过学技术转正跟干搬运工苦力不一样,技术工转正,是要考核的。一些学徒学三五年考核不过的不是没有,而搬运工的话,反而容易成为正式工,但上限就很低了。

  当初罗兵不愿意学东西,就跟读书不愿意读一样,出力气他倒是愿意。罗成那时候也没想过自己会去香江发展,觉得自己在工业区这边,等罗兵转正后再熬得资历,人家也就不会说闲话,再安排一个不需要什么技术的管理工作给他。比如安排到后勤部的张主任那去带带他啥的,但罗成也是吃了不了解历史亏,一个六十年后的人,如果不是对以前年代感兴趣的人,哪会知道具体知青时代来临时间。

  罗兵这些年,也算努力了,在工业区搬运队是大队长了。干活自己不怎么用动手了,有时候搭把手就可以。主要是调度下面的搬运工人每天去负责哪个厂的搬运,工具的检查就可以了。

  就算这样,安排农村人转正,还是不够格。要知道矿区,那边为什么有快速转正的机会,那是拿命在搏,死在矿洞里了,自己家里才可能有一个工作名额。

  你一个搬运队的大队长,能在人事局和街道办有啥面子。要提大哥是罗成,当年是工业区区长,后来是副书记。这还真有点用,当年差点小舅子转正的事情,被罗兵办成了。

  但命运有时候就是捉弄人,罗兵提自己大哥是谁后,人家是重视了一下。但罗成当年走的时候,最后干了啥。

  把表妹王月转正了,把镇里的两个堂弟带到城里转正了,短时间一下转正了三个。要是是城市户口的,十个百个都不算啥。因为城市居民自身就是门槛内,农村的要跃过这门槛,那是难如登天。

  当年就算是罗成,人家街道办的主任还让他悠着点,工作满三年的,也半年搞一个一年搞个两个就得了。罗成在镇里的亲戚那么多,堂的表的,不能搞那么急。

  所以罗兵没提了罗成的名头,依然没把小舅子转正的原因就在于罗成去香江的时候,刚好就托关系转正了几个了。

  别说是堂弟啥的,就罗兵的媳妇秦茹,不也是在那时候前面点给转正的嘛。当年罗成能第一时间把弟媳给转正了,就已经算是想到他们了。可哪会去想到罗兵家的小舅子头上,何况罗成对兵子家的小舅子稍微有点不喜。饭桌上吃饭抢肉吃,没点规矩,这就更不会想到他头上了。

  人家人事部和街道办让罗兵缓个半年过来再试试,但罗成是‘消失’了,罗成要不消失,过个半年一年的,哪怕罗成不出面,罗兵再去跑关系,人家看在罗兵是罗成的亲弟弟份上,说不定依然会帮他小舅子解决这问题。

  但罗成消失了就不一样,人家那时候对罗兵态度还是客气的,只是没直接说,他大哥要是消失,你这当弟弟的给你面子就没意思了。

  没直接拒绝的明显,就是怕罗成又回来了,毕竟那时候才刚消失一年不到。工业区的副书记职位名头上依然是罗成。

  而再到后面,知道罗成彻底不可能回来了。工业区给他的职位都保留了两年多,才换了新来的人去担任工业区的副书记。而人事局和街道办见到罗兵,更是应付了事。

  所以罗兵小舅子的事情,后来是直接没指望了。哪怕他小舅子在工业区工作了十几年,临时工依然还是临时工,工资依然二十块不到。

  后来小舅子也要娶媳妇成家吧,可工作在工业区这边,小舅子也不想一直跟着姐姐姐夫住了。可他一个临时工,调动工作岗位的资格都没有。想调回镇里的合作社去,那边是姐夫的父亲在管理。

  可就这事也不好办,加上罗兵在人际交往上面有点榆木脑袋,求人都不会找合适的人。就跟当年不愿意学技术觉得干搬运出力就行那样,主要还是不太愿意动脑子。

  真要是有机灵劲的人,当年有一个当区长的大哥,他在转正的时候给他分房子就不会选择搬出去。平时稍微专研点大哥的人际关系,都不会混成这样。

  就拿当年的徐海棠和李小彤说事,当年有接待餐,这两丫头就去混吃混喝。嘴馋是一方面,人家还十分有脑子,当年一个只是小小的广播员,一个只是医务室的护士而已。但她们就因为混接待餐吃,嘴又甜,主动当陪同,帮人家盛饭,陪酒。

  当年工厂里还有一些外面的单位领导和企业领导,都对她们有印象有好感。就她们这样的,罗成消失了,当年有后勤部的张主任在,副区长是杜永康。一样会对她们有所照顾。

  罗兵这个亲弟弟,就是榆木脑袋,根本就不知道当年杜永康是罗成在走的时候,选择去香江发展把他给硬推上副区长的。否则当年凭借他的资历,就算他父母是地方上的领导,也一点帮助都不会有,因为那时候已经涉及的省区里才能做决定。

  另外就是后勤部的张主任,别看比罗成大两轮多,可跟罗成关系要好着。

  罗兵他要稍微在人际方面聪明点,去找杜永康和张主任随便一人,他那小舅子的事情都能解决了。

  现在罗兵一家子的局面是啥,小舅子转正转不了,调又调不走,总不能放弃工作。而小舅子婚也要结,最后小舅子结婚了,娶的还是农村的媳妇,长的倒挺漂亮。

  人家愿意嫁给罗兵的小舅子,是看在他在城里工作的份上。但得知是跟姐姐姐夫住一起,寄人篱下的。当时哪怕人家是农村的,也有些不满意。

  而为了婚事能成,秦茹又让罗兵答应人家,嫁他小舅子,就给人家也安排个临时工。这一点,罗兵在工业区混十几年,是能做到的。

  所以现在两家人住一套房,这局面罗兵也不知道怎么去破。更惨的是,小舅子和她媳妇都是农村户籍,没定量吃。生的小孩跟谁也都是农村户籍了。

  罗兵的小孩倒是有定量,可小孩的定量本来也就不多的。还有就是秦茹家就小舅子一个男的,以前秦茹父母还年前能干的动没啥,现在干不动了,小舅子其实还有养老的责任。

  局是越来越死,特别是罗兵的大儿子,十七了,要不了两三年也要讨媳妇了,可现在工作还是问题。

  当年罗兵能把小舅子要讨的对象弄进工厂,那是因为那时候工业区还在增产,产量并没有受原材料限制太多。而现在,工业区这边别看工人体量大,但想安插员工进来,很难了。

  自己的儿子没工作,挤在一起住,这过两年谁能看的上呀。

  罗成和诗诗等人还在前往工业区的路上,在他们看来,自然是认为秦茹为了娘家人,把罗兵给坑的老惨了。根本不知道,这也算是请神容易送神难,人家小舅子其实也想摆脱这样的局面,是都无奈呀。

  罗兵四个小孩要养,小舅子这边没定量也有两小孩,不敢多生了。小舅子父母还要照应,所以别看罗兵和秦茹是双职工,一个月现在加一起能有将近八十,但不得不帮衬,所以根本就存不到什么钱。

  工业区,也建立这样多年了,没有以前那种焕然一新的感觉了。很多墙面上的标语可能是为了响应号召,生产标语少了,少生优生的标语多了。

  车子开到工业区这边,罗成等人是停顿了一下的,商量了一下是去兵子家里还是去单位找。最后还是选择去单位,别看罗兵家包括小舅子一家那么多人,但小孩都那么大了,大白天的,很少待家里,这饿着肚子都会去外面溜达和玩。

  而且也过了饭点时间,上班的都上班了。

  在工业区这边,要找罗兵的话,别看他是搬运队,其实还要到办公大楼这边才能找到他。因为这边所有的行政办公都集中在了一起,各分厂是没有行政单位的。财务,后勤,工会,组织部,宣传科都在一起。就是省得浪费资源,部门重复。否则工业区只是单纯产业链在一起,有什么用。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