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65节(1 / 2)

  让现在的住户放心,他们就是来看看的,房子肯定不会要回去。跟附近的闲聊了一会,很多人询问罗成还会不会回工业区去当领导。

  对于这个问题,只能沉稳的说不会再去工业区当领导了,自己以后也就是一个普通人了。

  不当领导了,大家相信,至于罗成说自己以后也是普通人,没一个人相信的。又是漂亮的轿车又是司机的。衣着亮丽好看,不用问就知道有钱。

  而罗成也的确就是客套,别看工业区的规模很大,职工十万之多。但机械设备效率低下,工人工资又不高。十万人一个月才几百万,这人口红利是真的很不错。要是跟香江的工资一样,得两个亿。

  回工业区是不可能回的,以后有机会倒是可以以投资的形式合作。不过现在只是深城先开放了,国内的人口红利他也想吃,几十块一个月的工资而已。香江一个人的工资要当这边五十个人了。

  以后低端产业迁回国内,一年工人方面就能省上亿。但罗成不想去深城,还是想回义安给家乡人带来财富。

  当然了,在深城就算罗成不去投资,罗成在香江投资的一些产业公司可能都会去深城投资。比如玩具厂,历史中香江很多代工的玩具厂都因为人工贵,有些吃不消了,然后转战国内深城。短短几年,深城一些地方依靠加工玩具就创造了数亿利润。

  不光是玩具,其实在香江高利润的电子产品冲击下,工人工资高了,很多低利润的产业都会往国内转移。服装,日用品,家电等等。

  所以罗成不需要去深城布局什么,他占有股份的公司和产业自然就会有人去深城发展。而罗成要来义安城这边发展的,自然是股份他独有的,必须一搞就是规模很大,往品牌方面去做的。

第328章 两妹妹现状

  罗成一家子在院子房也没有停留多久就离开了,不是他们主动离开的,是街道办来人了。围观的群众太多,又有两辆汽车这样显眼。很容易惊动巡查的人员,所以没待多久街道办就来人了。

  院子房本来就是在一个很大的三叉路口位置,否则也不会好停留车辆。罗成在这边停留,引来太多人,街道办的人怕出乱子,客气的请罗成还是别在这边停留,如果是有什么事情,也可以找他们街道办。

  而当年罗成认识的街道办主任,也因为当年解决了很多待业青年工作问题,早就高升了。当然了,现在也退下来了,升了好几级退下来的,也算是占了当年汽车厂大量招人的光。

  现在街道办的人对罗成客气是客气,但没有当年的恭敬了。罗成现在只能说曾经的知名人物,如果不是开两辆车过来,街道办还不会如此客气。

  但毕竟罗成不在职了,要是还是当年工业区的区长,或者副书记,按照国营企业和地方单位相通的情况。街道办的人可不敢让他们离开,说人聚的太多有影响。而是罗成想怎么样就怎么样。

  被客气的请离开后,罗成一家子在宾馆先安置了下来。儿子女儿嫌弃地方太差了,床不舒服,房间太简陋啥的。

  哎,富二代,不知人间疾苦,子不教父之过。但恶人还是让孩子他妈去教,主要是两个女儿长的很漂亮可爱,遗传了茜茜漂亮的基因,就算是儿子,也应该是如此,才八岁就感觉以后长大了,是一个不缺女人的货。罗成只祈望自己的儿子以后别去霍霍人家正经的女生。最好就跟他一样,有茜茜一个就很好,没乱来。

  晚上,茜茜是先去了子女的房间,以理服人教导他们,要知道当年他们在国内的时候,罗成的老家,还有她的工作单位房子,还没这宾馆好呢。让他们别矫情,否则他们这个当妈妈的,一旦黑化,跟你们客气讲情怀讲道理不通的话,是会直接动手的。

  在城里要待几天,然后就回镇里,镇里现在的条件跟后世乡下没区别。但比现在真正的农村算好一些,要是真去现在的农村,那居住条件,人住的人牛住的好也好不了多少。

  简单休息了一天,这有很多人想见,也不知道如何的安排。干脆从近到远的去寻找,先找小雨跟诗诗,她们离的近,罗兵住工业区那边,晚点去。除了见弟弟妹妹,罗成还想去探望当年的同事,张主任和老杜。至于他们能找到最好,找不到也就算了,毕竟十多年了。

  因为小雨和诗诗当年都被罗成安排在电影院工作,所以分房子都是分在一栋里面,好有个照应。

  现在十多年没见了,罗成真有些担心认不认的出她们,这年代的人,都苍老的比较快。不过她们的工作比较清闲,应该会好一些。

  老式的职工楼,城区这边的职工楼建设的也比较早一点,工业区那边也是后来建了一些类似后世五层楼的小区房。区别在于老式的职工楼厨房跟房间是分开的,有过道,水池在过道上,天热也可以把竹床搬到过道上乘凉。

  今天巧的是诗诗的丈夫在家休息,小雨的丈夫是去上班了。诗诗的丈夫姓刘名卫国,以前是个小民警,现在也没升多高。当年娶诗诗的时候,人家都说刘卫国攀上了高枝,罗诗诗的家庭和父母没什么,但她哥哥是工业区的区长,哪怕把他这个当妹夫的调到工业区那边当个队长甚至科长什么的,那还不轻而易举呀。

  刘卫国有点老实,刚结婚不好意思提这个,等下说是为了自身利益才娶诗诗的,那就不好了。可老实人不代表笨,内心其实还想着,诗诗的大哥是工业区的书记,就算自己不开口,好歹也是亲妹夫,应该会照应一下。

  可谁知道次年罗成去香港后就消失了,一直就没再出现。没人关照,要是没重大立功就只能熬资历了。一个小民警,十多年了,也熬成了一个队长。

  而这夫妻生活,鸡毛蒜皮的琐事多,穷人大部分的烦恼在柴米油盐上。不像罗成,在香江只是享受生活,和茜茜都可以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自然烦恼就少。

  “你这都当队长的人了,还分不下来一套房子,小锋都十二了,还有小杰。再过几年我看你怎么办。”

  “我说诗诗,这也不能完全怪我呀,谁让你有房子的。如果你没房子,前两年单位里好不容易有点房子,但照顾特殊同志,没住房的优先。我肯定就分到了,你让我怎么弄。”

  “就别人需要照顾,我们这就不需要了,孩子三个,你又是老大,父母也接过来这边照料。不是当年我哥在我们结婚后调了双职工房,这一大家子更住不下。还是我姐命好会挑人,挑一个有文化的高中生,就是比你这当兵的大老粗强,姐夫现在都当部门科长了。”

  诗诗这话一说,刘卫国就不好吭声了。他这个当队长的,也知道这些年苦了诗诗,一大家子人,而他的工作又特殊,经常临时执行任务,吃饭都不准时,别说照看家人了,连他自己都照顾不好。

  刘卫国的母亲身体还过的去,父亲有点药罐子的感觉,一个月药钱都得七八块。这还是诗诗在职工药房买的药,到市面上买,十块钱都打不住。

  刘卫国是有弟弟妹妹,但日子也都过的不容易。他好歹和诗诗算是双职工,两人加一起一个月能有七十左右了。

  而且当年结婚的时候,诗诗的嫁妆也的确给他们节省了很多负担。手表自行车缝纫机都齐了,有着缝纫机,刘卫国的母亲在家里还能缝缝补补贴补点家用。但三个小孩,都是半大的小子,特别是老大刘峰,已经开始挺能吃了。

  被诗诗说叨几句,刘卫国也就不争辩了,笑着蹲一边择菜。他也知道诗诗就是刀子嘴豆腐心,又不会真跟他生气。

  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诗诗的家庭条件虽然没小雨那边好。但小雨的婆家有点势力,一开始还好,罗成还在,小雨的婆婆那边对她还挺好的。后来罗成消失了,就没那么客气了。特别是小雨的丈夫凭借自己的能力现在升到科长后,她婆婆那嘴脸真是不好细说。

  好在小雨的丈夫倒是对她还算可以,只是她丈夫夹在中间,难做人,又不会处理婆媳关系。小雨的父母都是镇里的,对于城区来说,那跟乡下没区别。父亲罗文是合作社的社长,也算娘家有个靠山。但罗成消失后,没干几年,镇里给他调换了一个清闲的岗位,然后又没干几年,也到年龄退下去了。

  所以大靠山罗成消失后,娘家的父母也没的靠。父母也是劝小雨忍忍,起码她丈夫对她还好,她那婆婆就算刁难,但年龄大了,能有多少光景好活。

  还有一点,小雨也是生了三胎,前面两个女儿,第三个总算生儿子了。要是这儿子不生,恐怕还要生,她那婆婆也会说话更不客气。

  “大~~大~~。”

  退伍出身的刘卫国,现在又是这边区域的派出所队长,警惕性比一般人强多了。本来在低头择菜的,本能感觉有人靠近,立刻抬起了头,而罗诗诗还背着身在一边切菜一边唠叨着。说小孩如何如何,正在涨身体的时候了,他们双职工,哪怕有一个吃药的公公拖累,日子跟周围的人比,也不算太差。

  但小孩缺营养呀,缺油水。刘卫国的单位也算清水衙门,没啥福利。说的都是这些琐事,但老百姓嘛,日子不就是这样过的嘛,酸甜苦辣也有滋有味的。

  靠近的人自然是罗成等人,做了一个动作没让刘卫国出声,哪怕他现在的表情是多么的震惊。

  “诗诗,小孩缺油水,我们就去饭店吃,吃红烧肉。”

  “你还倔起来了,是不~~是~~。”

  话到这里,切菜的刀声也停了下来,诗诗身子有些细微的抖动。因为她听出声音不对了,不是自己的丈夫刘卫国的话,而这声音,十多年了,哪怕声音浑厚了一些,但一听就有那种熟悉感。

  转过身,看见真的是自己的大哥罗成出现了,嘴角有些抽动,说不出话来。眼泪是不由自主的的流了下来。

  罗成看着诗诗,依然有当年的影子,但岁月不饶人,跟当年的少女模样是差太多了。跟茜茜比,可能岁月痕迹都更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