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32节(1 / 2)

  最后,罗成让后勤部先去采购一些大货车的部件。先部急于组装,反正就算货车测试出问题,也部可能放弃货车的开发的,最多哪里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再依靠系统就是。当然了,发动机就暂时别买了,船用发动机可不便宜。

  在研究所,罗成弄出来的V16(十六缸)发动机图纸可是都带回来了的。这可是柴油发动机,只要改良一下,把马力减小,体积同样缩小,气缸构造有样式在这里,攻克一下,改成六缸就可以了,不过考虑到涡轮增加技术还没用上,要么加大排量口,要么再增加缸数,按照道理,八缸更好一些。就是生产起来多费点工夫。

  前面几人说的不是研发就是生产的事情,人事部刘科长汇报的就是工人人数问题,而财务部,账面上竟然有三百多万,还是发完工资的情况下,其实别看工厂有三千多人,但大部分不是正式的,因此三千人工资综合平均一下,也就十万不到的工资。卖两台普通的方块车2.0版就来了。

  而三轮货车这个月就生产了几百辆,如果不是赵主任和军工厂的人这个月晚来了一些天,叉车和方块车2.0还能生产的更多。但有叉车厂的几十位技术工人加入,也弥补了一些产量。

  至于发动机,日本那边又进口了一百台。可能是上次拆解完了,没研究成功,否则怎么可能这样快又需要。

  现在汽车厂已经两条汽油发动机生产线了,加上目前发动机自用的也就是在方块车2.0上面,少量出口是没有问题的。

  反正现在汽车厂就是很有钱,而且年初的时候,罗成走没多久,地方财政就派人来查账需要上缴利润。而那时候正好汽车厂没有钱,就算有,也是要保留百分之三十利润在企业的。不能直接抽干净让企业发展不起来。但查账的时候,汽车厂的利润全部花了,都用在设备和工厂建设,各种建设和开支上。

  所以这一季度等于刚开始,哪怕汽车厂账目上有钱也不用担心立刻上缴的事情。

  而手动叉车,托盘货架,减震器,助力泵之类的,其实也能带来不少利润。只不过十来万的利润在车辆面前,有些不起眼了。

  最后就是后勤部了,后勤管的事情有些杂乱,所以也是最后发表的。各种采购事情,还有汽车厂按照目前的规模,不扩张的话,厂房啥的是够用,再扩张,短期没问题,毕竟车间是分类了,看上去每个厂房车间都在使用,但有些车间还是稍微有些扩张的地方的。可要是扩张的快,不是加建厂房的问题,而是现有场地不够了,得重新去批地,但没有直接连接在一起的地块了。

  另外就是罗成要求在公交车站旁建设好的房子,也弄好了,不过暂时没有后续安排。

  该汇报的人都差不多汇报了,也就该罗成说一说了。和一些人猜测的一样,一来就是上马新项目,搞扩建。

  柴油发动机,设计图纸,结构,什么都有。生产线要的机器设备很大一部分跟汽油发动机一样,就是气缸行驶和点火方式结构不一样。不用测试发动机的性能,因为这已经在1068研究所那边测试过了,在装甲车上都能用。

  而且柴油发动机生产设备,SH城那边的军工厂都提供了一份清单。所以,根据汽车厂目前的需要,叉车,三轮货车,甚至以后的大货车,都是要用柴油发动机的,而且柴油发动机自身在国内就有很大的市场。

  所以不多说,直接大胆点干,上马三条生产线绝对没有问题,预计二百多万。

  立刻去申请批地,面积要大一些的,没整块的,就多申请几块。把手动叉车和机动叉车分离出去,叉车这东西,罗成感觉没啥好升级的,不用放在身边了。最多就是叉车重量型号的研发问题。

  最多研发到十吨就可以了,再大型的不考虑。需要更重的,还不如去研发吊车,推车啥的。

  另外就是加建职工宿舍了,后勤部的张主任会议后留下,商讨现在建设好的职工宿舍分配问题。

  还有就是,过一些天,会从外地调一批生产齿轮的机器过来。苏联进口的,也要做好接收的准备,留出地方。

  另外,汽车厂将‘不务正业’一回,建设冰箱生产线,还有一体式家用空调。技术汽车厂目前都有,并且压缩机额外建设一条生产线,弄空调和冰箱的话,加上汽车厂本身也要用一些压缩机。单独弄一个压缩机厂都不过分。

  反正各种生产线安排下去,三百万是不够用的,在一些地方,一条生产线几乎就是一个工厂。几条生产线下去,可以当几个小工厂了。

  其实很多产品生产线还可以增加,但缺乏有技术的工人,高档一点的东西就要人工敲打。弄生产线也没有用,还是得大量招技术工人。

  而这事,不光得人事部去招人了,人事部这边招普通工人容易,但技术工人,还是要求最少四级以上的,就算跨区域去挖墙角,又能挖多少人过来。

  这个月不是不少车辆卖到省区里去了嘛,还是副厂长杜永康签的字。那很好,借用他家里的关系,往省区去要人,要大量技术工人。这要是要不来人,以后杜永康就老实的管生产吧,其他外部的权力是不会放给他的。

  但他要是能要来人,能给汽车厂增加产量,那么增加的那批产量给他去安排又如何。

  当然了,要建设这样多生产线,还有厂房啥的。人事部目前就一个任务,按照一千人的量去招人,反正招一千人,一时半会也招不齐,等街道办那边慢慢安排,说不定人刚招齐,汽车厂又扩张了。

  会议算是开完了,罗成反正增加一条生产线,就动动嘴皮,压力是一层层往下放。几乎每一个部门都有压力,甚至是各车间主任。因为一但扩张,车间里一些刚熟练的工人,可能没多久就要调到新车间去。新车间不能没有熟练的工人,新来的人基本是打乱安排到各车间去的。

  在散会的时候,罗成笑呵呵的宣布自己结婚了,跟对象领证了。大家都别走,一人领一些糖果花生去,每人都不少,但是要拿去给部门里的人分的。一人其实也就尝一点就没了。

第277章 职工楼分配和食堂问题

  职工楼,建设好了自然要分,可建的时候,是正式工没有房子的套数多。计划赶不上变化,现在是几百套房子根本不够分。

  因为地皮不值钱,都是免费送的。罗成也为了建设速度,职工楼也都是三层的。顶面是平顶,在三楼的中间有一个楼梯可以到顶楼。算公共区域,天热的时候,晚上都可以搬一个竹床带几把扇子去平顶睡觉乘凉,也可以晒一些东西。

  但一层就能安置二十户,一栋楼就六十户人。还有就是大户型职工楼,说是大户型,也就是多一个房间。结婚了的职工达到工厂分房的要求才可以申请。

  还有就是干部楼,比大户型还多了一个客厅,一栋楼就只有四十五户。至于大院房,总共就建了十套,这房子要说分配资格,还真不好说,连副厂长目前的级别都不够资格。如果赵主任以军工厂的主任身份,勉强可以分一套。其他人,除非等工厂规模上去,成为万人大厂,那时候可能一个部门负责人都能有正处级别。分个两层带院子的楼房就不算什么了。不过那时候,罗成可能都有资格住三层楼的独立楼房了。

  罗成把后勤部张主任留下了,商谈这职工楼分配的问题。这首先肯定得照顾外地技术职工,军工厂来的,还有叉车厂来的几十人。另外还要预留一二十套给即将要来的技术工程师,是从617厂来的,到时候会跟着齿轮生产设备一起过来。

  这样一来,二百多套房子就没了,如果只是按照工人标准来分,还大部分分的是那种夫妻房。能从外地过来的,基本都是技术水平不错的工人,而要技术不错,哪怕是有天赋的人慢慢走流程,熬到五级以上技术工人的,基本就没有太年轻的。

  所以罗成跟张主任商量的结果就是,五级以上的工人按照干部分房标准走。四级以下包含四级的,按照级别高低,优先分大户型职工房。如果不够分,就再考虑细致分法,比如工龄,在其他厂工作的工龄也可以计算在这里面。记录是很容易调到的。

  另外就是单人职工房了,建设的不多,就干脆留下来,现在已经快三月了。再过两个月,虽然不是学校毕业的月份,可中专学校的话,学校就会提前给学生联系工作单位。这年头中专生是包分配的,高中生不包分配。不过高中生要是不挑剔,基本都能找到工作。

  大学生的话,那一开始就是储备干部,刚参加工作就比普通正式工高一些,有三十四五块钱。一转正,最低都是五十多块的工资。而大学生是比较难招的,这年头的大学生,书呆子的少,算是真正有才学的人。

  这单人职工房,罗成打算就留给二个月后,一些分配过来的学生了。大学生没转正之前也住单人房,转正后直接调到干部房。

  考虑到过几天就三月了,而很多工厂在三月份都会举办技能考核。一些学徒工临时工,达到要求的,就可以申请技能考核了。也就是说,在月底会有不少人转正。就算有不少人来工厂没几个月,但有些有天赋学的快的人,要是考核内容不太难,成为正式工还是有些几率的。

  当然,像罗成的妹妹弟弟那样,是农村户口的,就算去学技术,都没参加考核的机会。

  继续大量建设职工楼吧,先还是建设三层楼房的。算是应急,等缓一缓,就开始建设五层楼的。到时候户型也改一改,现在的户型是传统职工式楼房,厨房是跟住的地方分开的,中间有过道。没客厅的干部楼,吃饭可能都得在过道上吃,很浪费空间面积。

  虽然说批地很容易,不要钱,人家还感激你带动了城市建设。否则全部靠街道办安排住处,像义安这样的地方,很多工人连杂院都难分到。像罗成住的院子,真要分给其他工人,最少得分三户人。

  等以后罗成就打算建设后世那样的小区房,一层楼梯四户,中间两套小户,两边大户。但一栋楼是有并排几个楼梯口的,全部建设成五层的。这样一来,别看因为高度多了两层,好像每层跟传统的职工楼一样,一层依然是十几二十户。

  但是,每户其实是减少了过道空间,四户合用一个很小的走廊。厨房并不再分离了,这样一来,房屋使用面积大了,起码可以每户都装一个厕所,不用跟传统职工楼那样,上厕所其实还要到楼下建好的公共厕所去。住习惯的了的还好,那些客人来了,上一个厕所,不知道在哪里还要人带过去。

  房子目前的分法也只能这样了,其实别说是照顾外地工人,就真好技术水平来分,也是军工厂那批人水平高。另外就是姜组长那伙人,而且过年的时候,他们回天户过年,一些同行听到这边的情况,项目根本做不完,待遇又好。这次又跟过来几个。而胡平老师也带了几个他看好的学生过来了,胡平这种有身份问题的人,还有学生肯跟过来的,那基本都是有专研精神,为学术奉献不怕被牵扯的人。

  人家是大学生,在天户这样的大城市,都是能当干部的。这次跟过来,说实话,对于胡平的学生来说,是冒了风险的。

  而正好,冰箱生产和空调生产,以后的升级改良就可以靠他们这一批人了。罗成当初承认过胡平老师的事情,自然都会做到,他家人都安排进厂。他带来的学生,让他们放手干,想搞什么项目就搞什么,不就是钱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