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112节(1 / 2)

  就比如汽车厂卖的减震器,是不需要购买凭证来买的。所以在没有票据的情况下,能直接发货的物品,卖出去的钱,其实都是互相通知后,去地方财务部门领钱的。

  这样只要一个电话,有个单据号,另外一方就能很快拿到钱了。这其实也算后世银行的一种功能,只不过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是通过地方财政部门来实现的。

  而今天,其实汽车厂除了减震器可以收的帐,还有就是挂靠在运输站的运输队账目要去运输站结算一下。其他的基本上都是别的厂来汽车厂这边结账了。

  甚至轧钢厂也是派人来收钱的,供应给轧钢厂的手动叉车和托盘,虽然数量不少。但欠轧钢厂的材料钱更多,各种车辆基本都要用到轧钢厂的材料,叉车现在也只是收了八十吨粮食,钱的话,也最多是四辆的钱可以找轧钢厂要。其他订单车辆,罗成还没把叉车生产出来呢。

  而方块车2.0,也是生产了没销售的状况。方块车1.0和三轮货车也不是卖给轧钢厂,所以欠轧钢厂钱很正常。

  不过汽车厂跟轧钢厂多少还有债务互抵,但对机械厂的话,那就是纯债务了。最多是计划外生产的手动叉车给了机械厂一点,但手动叉车二百一辆,抵不了多少钱。人家设备动不动上千,一套下来就上万。

  光几百一台的焊机,汽车厂这个月就买了几十台。跟金属加工组装打交道,要焊接的东西台多了。加上各种设备,发动机的生产上面也加了很多配套设备。

  反正现在的情况就是,汽车厂还算是有很多货品和材料在。但钱已经差不到空了,不能再折腾了,就算要折腾,也得过了二十四号,结算日一过,再买东西又可以到下个月二十四号结算了。

  而二十五号,就是统计职工工资的日子,也是就三天的时间,二十八号就要发工资的。工资款也得留下,要是工资都发不出,不管是什么单位还是企业,都得立刻向财政部门申请拨款,提前进行报备。否则出了乱子,可不是小问题。

  这也就是计划经济时代,要是改革后,提出企业自负盈亏。大家还是用这样的先用后结的方式,一但出现产品过剩,又没有地方财政在兜底,三角债务就会立刻出现。

  汽车厂现在就差一点出现债务,倒不是产品过剩卖不出去,而是原材料压的太多,生产不出来,多余的钱在购买设备和建房子用了。

  所以在下午快下班的时候,财务部的王慧就来找罗成了。账户里还有些钱,够发工资的。千万别再折腾了,忍耐一些天就行。至于明天副厂子来报道,分管生产,要是他提出哪里要加强生产的话,可别批。

  当然了,身为副厂子,除了扩张整条的生产线,其实副厂子就有批示购买一些东西的权力。财务的意思就是让罗成告之一下明天来报道的副厂子,别乱批东西,省得批了也买不了,到时候尴尬的还是副厂子自己。

  换句话说,因为罗成没有规划的扩张,将变相的架空了明天来工作的副厂长。当然也就一星期不到的时间,到时候副厂长在厂里也就是学习观看的分,只要涉及到金钱,不超过千元的东西购买还行,超过的话,得慎重。

  又是一天后,担任副厂长的杜永康来报道了,一报道就参加了汽车厂有特色的会议。而罗成对于工厂的权力这块,一直是能放就放的态度。既然副厂子是主抓生产的,而抓生产不是让职工去加班多生产产品。而是在可计划生产的产量情况下,在保证不会生产过剩,能增加生产就尽量增加生产。

  而在工人干活进度不变,没有特定加产任务加班的情况下。要负责计划生产,那自然是缺人招人,缺设备就尽量添加设备。

  所以在会议上罗成让各部门配合副厂长杜永康展开工作,不过配合归配合,但也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比如现在汽车厂的财务,除去预留的工人工资,还有自留金之外,合计资金已经不到一万块了。

  自留金,其实也就是工厂的小金库,没有哪个厂会拿这笔钱用于工厂发展。这笔钱是可以购买工厂发展外的东西的,比如过年的福利,工厂办公室人用的烤火木炭,养殖购买的鸡鸭等。

  而杜永康听到工厂的财务情况,第一个就是不相信。其他不说,能查到的计划收入,手动叉车一个月就保底十万块,方块车有四万块,三轮货车有二十万。而这还是计划内的,计划外的车辆卖给各企业的,多少总有些吧。

  还有就是加工的铁托盘,在生产的减震器和方向助力泵,好像还有发动机和机动叉车。

  反正随便怎么算,扣除成本,汽车厂一个月四十万的收入是有的。这还这月下旬还没到,账户上就没钱了。不过在会议上,杜永康没质疑什么,财务其实只对厂长负责,对副厂长没义务交代。

  所以这就看罗成放不放权了,有些部门可以协助副厂长展开工作,但真要不给面子,你没有正规的理由,还真不能干涉其他部门工作。副厂长可以查设备购买价格,可以查工人的工资,但在没有厂长的批准下,查看工厂全部的财务状况。

  不过罗成比较好,这才来报道第一天,罗成就让各部门配合他。如果不是杜永康刚来,罗成都愿意把每天的会议都用他主持。然后他啥事都不用管,就负责为厂里弄点福利,设计出新东西后,再参加会议让部门配合。

  要知道自从汽车制造厂成立之后,罗成就没放过假。就算是偷懒也是在工厂办公室里,起码大部分时间有事的话能找到他做决策。他不在厂里的话,也会跟人事部打好招呼说明去哪了。

第248章 压缩机的畅想

  汽车厂的利润到底哪里去了,副厂长杜永康上任第一天,就是在熟悉汽车厂的产业和目前状况。

  当看见财务报表之后,哪怕已经当了两年副镇长的他,也不得不感觉后背发凉。人家旧社会放高利~~贷的是利滚利,而罗成这个厂长在发展上也完全是利润滚利润的方式。加上现在结账都是月结的模式,这汽车制造厂几乎都是东西还没弄出来,预计收入的钱就开始大手大脚的花了。

  这虽然是工人阶级时代,但工厂都属于厂长责任制,工厂出了问题,第一个问责的就是厂长。做奉献归奉献,但大家都是拿工资的,在杜永康看来,完全没必要这样激进。

  工厂上账户没钱,杜永康看了一下汽车厂的产业,目前几乎每样产品都是有很大上升空间的。这也意味着工厂扩张潜力巨大,但杜永康觉得还是缓一缓比较好,只要随便缓一个月,账面上就能有最少几十万了。

  所以杜永康来的第一天,下午四点多就来找罗成了,询问下个月的生产计划。

  “下个月就要过年了,老杜,我也不打算太过折腾。第一个就是变速箱生产线,就这几天会过来,车间还要挪一挪位置,新的厂房据说还要十来天交付。工厂就算要发展,也暂时没场地。”

  杜永康点了点头,罗成的说法也正和他意,工厂要缓一缓,哪有企业花钱花的这样干净的。不过变速箱的事情得记下来,汽车厂又要多一个产业了。因为两人都是厂长,只是正副之别,杜永康比罗成年龄大几岁,所以罗成就直接喊他为老杜了。

  “那个这样吧,下个月就简单的加一条发动机生产线。然后我们厂的方块车2.0也要进行投产,叉车要出口,尽量多生产,你得多费点心在这上面。我这边就负责空气压缩机的研发。”

  “罗厂长,这一条发动机生产线得花多少钱呀。”

  “不多,螺丝之类的零件我们还是对外采购的,其他零件生产的话,整条生产线大概八十多万吧。”

  “八十多~~万。”

  一开始见罗成说的轻描淡写,加一条生产线而已。杜永康还以为用不了多少钱,但没有想到要八十多万。因为要来汽车厂当副厂长,这几天他还专门找了一些关于汽车领域的报纸来看。

  好像某城市当年仿造国内的第一辆轿车,从无到有也就八十万的经费。而现在光一条发动机的生产线就要八十万。这得卖多少发动机才能挣的回来呀。

  而且算一下汽车厂在计划内的生产任务,不算成本也才五十万不多。当然了,这不到五十万是这个月的计划任务。下个月会重新申报任务,手动叉车和三轮货车都会增加计划产量。

  三轮货车一开始报四十辆的计划生产,主要是变速器卡了生产量。但现在从洪城购买了单组变数器,三轮货车起码产量能翻几倍增加产量。

  不过因为场地限制,下个月罗成是计划把三轮货车产量计划到两百辆。而两百辆的话,销售出去就得有一百万了,生产两百辆,基本上没有部件上面的限制,最多就是柴油发动机要从两家以上的发动机厂订购。

  但就算如此,两百台三轮货车也挣不来八十万,光轮子和发动机成本就要上千了,其他东西就算不贵,杂七杂八加起来,随便好几百是要的。所以把方块车和叉车的利润全部算上去,也就够添加一条发动机生产线的。

  而发动机的话,之前赵主任拿去其他地方测试,这个月倒是付了三台的钱过来,是不打算还回来了。三千块一台,就这价格,罗成还只是对外出口的价格,对内都不打算卖。

  价格这样贵,能不能卖的出去,就看汽车厂现在组装出来的这批发动机有没有人看上了。

  发动机的部件太多了,一条生产线就要几十台机器,这还都是国产机器。要是进口的,八十万根本拿不下来。要知道变速器生产线,就因为精度的要求,必须买进口设备。轧钢厂那边联系一条旧的生产线,都要了罗成七十万的叉车货款互抵。

  所以能八十万建一条生产线,真心不贵,虽然生产线大部分只是机械化很费车床操作工。但起码能满足发动机的最低生产要求,可能有些配件会没后世那样好,但只要不是那么容易出问题就行。以后慢慢材料升级就是了。

  再加一条生产线,一个月也就多二百台的产量,主要是很多零件用机器生产也只能做出半成品。设备不先进,无法智能化,不能一次成型,一些需要开孔的地方,还要用机器二次加工。

  但也足够了,军工厂的设备再配了一些设备,加上在弄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发动机可以生产五百台以上,如果能出口的话,也是一百多万,一条生产线一个月就能挣回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