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开局退伍回家_分节阅读_第87节(2 / 2)

  罗成是脸皮后,哪怕再晚五分钟也无所谓。但小雨和弟媳她们是不打算以后再蹭罗成的车了,人家其他工人都在做开工前的准备工作了,甚至扫地的已经开始打扫卫生。

  小雨她们的工作倒是没人监管,但性质也不一样呀,本来就应该早点来厂里,先把鸡鸭生的蛋捡起来收拾好,然后搞卫生,再喂食什么的。喂完了,她们其实就是坐着聊天玩的。甚至那些猪,诗诗都无聊的给它们起名字了。

  她们这饲养的工作,是应该早点到的,因为她们休息的时候,别人也在工作。就跟厨房里的洗菜择菜的帮工一样,更是一大早就来厂里了。而他们下午就会比较轻松,可以休息。

  罗成到厂里,现在都是习惯性先去小组研发室,把图纸交给姜组长他们。然后再回自己办公室的,而因为图纸写的够详细。你除非连原理都不懂,否则都能研究看的懂。而身为工程师,怎么可能不会懂气压液压或者一些什么原理之类的呢。所以也基本没有什么提问的。

  不过今天姜组长他们没让罗成直接离开,因为有高茹在,他们都是有家室的人,让一个女生平时跟着一起学习东西没有问题。但他们不收女学生,得罗成来当这个名义上的老师。

  而这时代是讲究尊师重道的,工程师带学生,基本上都是大学生起步。这时候的带学生,可不是跟老师交学生一样那么简单。也跟工人带徒弟一样,讲究师徒名义的。

  如果以后高茹也走上汽车设计制造这行,别人可能就会问她怎么会这些的,基本就会说自己师从某人。

  罗成是七级工程师,就算是收大学生,都可以去知名大学收成绩优秀的好学生了,而高茹只不过是一个被劝退的学生。简单点来说,就是看罗成愿不愿意收这样一个学生了。罗成要是收下了,姜组长他们可以帮忙带一带,但以后有些东西可能还是要罗成来教导的。

  这年月收学生,是有责任的,甚至有些学生吃住都是在老师家的都有。很多有名望的人,一般也不会轻易收学生。因为学生不行的话,也会影响当老师的名声。

  就比如现在了解罗成身份的都,他哪怕没有任何的能力,就因为他是戴校长的门生。大家都会不由自主的高看罗成一眼,哪怕是挂一个学生的名号,很多事情普通人办不了的,他去办,人家可能就给个面子让你办了。

  而反过来,一个有名望的人的学生,人品又不行,能力有没有。人家可能就会怀疑这个当老师的,肯定也是一个没有什么能力的人,沽名钓誉之辈。一但出现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可能就是声明以后不认这个学生了,断绝关系。但就算如此,对于一些人来说也是人生的污点。

  姜组长见罗成年轻,是把他拉到一边跟他说的这些。这发动机搞出来,罗成将名声大振不是不可能。高茹怎么进厂的,姜组长现在也了解了,的确碰上那样的事情有些可怜。但现在把她安排到这边来,跟着谁学,怎么交都是一个问题。

  罗成一直以为师傅带徒弟,老师带学生,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厂里这样多修理工当师傅,也没看谁收徒弟特别谨慎的。而且现在新进的临时工,就有人当徒弟来带了。

  但现在想想也是,厂里的这些技术工,级别高的也不过是四级左右,而且只不过是一门干活的技术。哪怕是八级工,名声也就是大一点点,再如何重视也是程度有限。但罗成和姜组长他们要交的是学识,是科研。学的好,跑到国外都属于人才的那种。

  这~~~,本来还觉得自己名下挂一个学生就挂一个,自己偶尔还能当一把老师的瘾。可听姜组长这样一劝导,罗成也觉得不能乱来。所谓知进退,才明得失。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有责任和义务的,有些东西玩笑不得。

  所以,在高茹期待的眼神中,罗成还是选择先溜了。实在不行,就让高茹换一个部门吧,学什么东西呀,这时代有这文化水平已经够用了。而且理科好,财务部去待一待,财务部正缺人呢。

  罗成这一上楼,刚进办公室就有人来找他了,先是人事部的,说有两个电工师傅来报道了,人是安排先去巡查厂里的电路情况了。然后就是财务部的会计,拿工资和最近的财务报表支出给罗成查看了。

  都是得罗成签字的,这财物状况,就算财务部有主任,身为厂长都是需要他确认签名的。不过就是人事部,要是没有一个科长什么的,厂里来一个人就得罗成签一个字。

  而人事部的科长,还不是罗成想任命谁就任命谁的,科长属于干部了,这任命干部就得需要对方有条件有资格了。学历,工作多少年了,家庭背景等。

  如果厂里有大学生,或者人事这方面专业的中专生。还的确可以直接认命一个代理科长。那样下面招工的事情,科长签字,每个月把工厂的人数和入职情况给罗成过目一下就行了。而普通职工要成为干部,没有特殊贡献,能力,资历等,是很艰难的。

  为什么工厂和单位都愿意培养大学生,因为大学生除了包分配,另外一点就是他们都是储备干部制。把大学生安排到干部岗位上去,就没有阻力。

第200章 开始下手叉车

  前几天搭建的钢铁棚子,地面水泥已经干了。车间不少人都分离了出去,在只有一个顶,四面透风的地方,大家把材料都搬到棚子底下了。

  切割材料的,也称为下料子的,还有焊接钢铁托盘的,都在棚子底下干活了。外面冷是冷一些,但对于这年代的工人来说不算什么。

  觉得不好受,去对面看看那些工地干活的人,搬砖弄沙子的,在这大冷的天,出了汗又吹干了,比工厂里的人更难受。

  而厂内院子里先建的车间也是一样可以进入使用了。电工师傅在装配电箱之类的,临时拉了一根线,接了插座让修理工用。

  修理工师傅今天等于是搬家了,人员精简了不少。但其实也够用了,不像之前人多的都清闲的没事干。

  而之前的修理车间,基本就用于手动叉车的配件生产了。不过也就这一两天,就要来三套机器。两套依然还是手动叉车的,一套是生产减震器的,减震器这东西,现在不管是方块车还是三轮货车,都是安装四个减震器。

  方块车是一个轮子一个减震器,三轮货车前轮是一个轮子左右两边都装减震器。这一辆车就要四个减震器,方块车现在保底十辆,就四十个了。三轮货车要是原材料不卡的情况下,现有的人手,一个月保守都能组装几十辆车。

  也就是说,一个月要用几百个减震器,弄一套生产减震器设备机器的来自己生产。成本降低不说,养的还是自己的工人。就算三轮货车也因为什么部件被卡,这减震器生产出来,也可以给其他以前的车子加装。

  现在也就是人员还比较散乱,等临时工都差不多有各自固定的位置,修理车间配减震器的业务也要开展了,不能业务都光靠等呀。甚至以后发动机生产出来,新的发动机体型小油耗小,水箱也不需要这样大。全部改造一下,方向助力泵就能加装的下了。修理车间可能就要承担改装业务,然后拆卸下来的东西,包养一下,再全部装到其他车辆里面去。

  反正修理车间光是修理一点汽车的业务,罗成是不满意的,也壮大不起来。

  办公室内,火盆点好了木炭,罗成处理了一点杂事,然后也没闲着。三轮货车已经生产出来了,但下一步也不能停。这机动叉车也要提上日程了,这叉车他在后世也开过,不过可惜的是电动叉车。都是当工具车使用的,也没拆卸修理过。

  但是车架和液压升降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手动叉车用的就是液压升降,只不过升降的高度有限,那是可以加长升高的。另外一个就是人力升级用发动机的动力来代替。安装轴承和链条与齿轮带动就行了。

  螺旋上升下降的方式,可比液压费力多了。如果发动机的动力不够,无法撑举更重的物品,还可以添加助力泵。但小型叉车的话,添加助力泵,多了工序不说,还浪费成本。所以这需要调试。

  而调试的上限就是叉车的自身重量,如果叉车货架和叉架有一百斤的话,那么这个也要算到货品的重量里面去的,这样一来,你要真正叉起一吨重的东西,伦理上车的整体就最少要一吨加上两倍的车架重量。

  所以不管你发动机动力多牛,叉车的限叉量怎么都要低于自重好几百斤。

  这样一来,要设计叉车,要考虑的东西就多了。升降,动力,重量。在考虑到机动叉车最好的客户就是轧钢厂,一来就只搞半吨一吨的叉重型号感觉不给力。弄太重了,柴油发动机就要大,发动机一大,很多东西也要跟着大。比如耗油量多,你总不能装一个小油箱,动不动加油。水箱也要大,小了散热不过来。

  而东西一大,它就占空间了,可又不占多少重量。算重量只能算油箱和水箱是空的时候。所以这叉车车身为什么都用很厚的钢铁板制造的原因,汽车是巴不得车身越轻越好。叉车除了配件,自身要不够重,是要被叉的货品押翻的。

  罗成去了趟后勤,这后勤部没电话,现在他的职位还不够配秘书的,通知个人都要自己继续跑腿的。让后勤的人去打电话询问了几款柴油发动机的大小和重量,把数据记录过来就立刻送到他办公室里。

  在等数据的时候,罗成就在设计叉车内的电力和管道之类的排置问题。

  但在想问题的时候,身为一个厂长,根本就安稳不下来。下面缺少管理人员,总是会有事情打扰他。申请正式工的后遗症就来了,人事局那边又开始安排人过来报道了。但这是年底,想要安排一些有能力的干部过来,比较难。

  不过这次比较好的是,来的起码不是新兵蛋子,应该是财务部的王慧去了趟人事局那边。那边多少关照了一下吧,安排了一个有经验的后勤人员过来。以前就是其他单位上的,属于一个萝卜一个坑。

  从单位上调到企业了,空出了位置给单位里的其他人。而这年头事业单位的人都想往企业里跑,福利效益好。如果是按照这个年代往后算几十年,地方单位到企业来,绝对不亏的。但亏在子女身上,后世的事业单位多吃香呀。

  但现在才啥年代,何况罗成这边是汽车制造厂,他敢保证,就算熬到后世,现在跟着他的人,绝对不会吃亏。

  有一个有经验的后勤人员来了,起码很多采购跑腿的活能让张主任轻松了。但新来的人员学历不够资历也差点,来这边也只能属于普通级别的办事员。当然了,资历够的话,调过来可能就是直接按照副科级级别安排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