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84(1 / 2)

  “多年辛苦磨成鬼,两字功名愁煞人”。

  乡试解元,赵睦是如何考上来的?全身赤//裸接受监考检查,身上衣物从亵裤到腰带内边以至鞋底是否有夹层统统都考细查,检查之人更是严谨到恨不能将考生现场扒层皮下来看,得亏像式聂技艺又精进,赵睦粘在身上的假物才没被发现。

  在号舍九个昼夜的考试,隔间小到无法伸懒腰,吃喝拉撒全在里面,出去解个手试卷上都会被盖上戳子影响成绩评定。在这里,不少人遭受不住而原地丧命,少数人冲破命运金榜题名。

  天下学子多如云,不乏天赋异禀者,赵睦非是人人看好的汴府乡试解元人选,放榜结果诚也不是令人太过意外,后来负责汴都乡试的贡院张榜前二十考生文章,第一名试卷看得人人叹服。

  解元答卷全文千一百零二字。卷面上无一处错别,字如蚕豆大小整齐划一,通篇小楷无丁点多余墨痕;内容上,论述条理清晰言简意赅,针砭时弊又符合大政方针。

  宰执贺晏知阅后曰“善”,此卷虽非格外出彩,却然符合他历来政治主张;皇帝柴贞闲来得空,传汴都本地乡试卷来,阅后透过卷面文字想起当年满腔热血想要天下大同的赵礼达,放榜,始知此是赵睦卷,皇帝心中大赞此子懂变通,而今贺氏当权,欲顺利入朝,应试者真实主张岂能太过早露?

  卷上有八位主考官皆给圈,大公子在中筹者中独占鳌头,天下士子无有不服。

  所为命运之玄,许多事仿佛冥冥之中早有定数。

  熙宁十六年是个转折。十六年过后,随着宰执贺晏知卧病,老一批人渐离权利中央,当打之年成为砥柱中流,小一辈人犹如雨后春笋冒出:

  谢岍谢重佛在大西北崭露头角,骝马新跨白玉鞍,战罢沙场月色寒,一把长刀杀四方,愣以女儿身在以男人为主的军伍里堂堂正正拼搏出一方立锥之地,使天下人啧啧称叹,遭天下人议论纷纷;

  重头戏是西南开山军里出了位十三四岁的少年林几。

  那一年,赵睦中会元,大周与西南庸芦国发生较大冲突。计省拨粮饷不下,都堂主张和谈,开山军受庸芦重创,缺人少粮,十三岁林几率部众补上前线,在与庸芦国关于日荼河国界线争抢中,领不到两百人的开山某八连死守前线某阵地。

  庸芦王牌山地军攻势凶猛,刀兵如雨,飞箭如蝗,一个山头两个时辰里十二次更换敌我战旗,那一战,天昏地暗。

  兵卒打光火线补,十三岁少年手扶满身箭孔的八连旗对新补上来的人说:“这里,是八连,悍不畏死,有来无回,怕者,皆可退!”

  少年背后是烽火漫天,各部临时抽调来的士卒高举手中刀兵站山头发出愤勇怒吼,开山儿郎,只死不退!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