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国库借银683(2 / 2)

  并不是,胤祦说的是当年这一年国库还结余的银子,并没有算往年国库剩下来的银子。一般都是要到年末的时候才会清单国库所有的银子,平时说的都是一年的收入和支出,是不会加往年的数目上去。

  大清国库一年的收入这几年在一千八百万两到两千万银子之间波动,然后不算大臣借款的支出,就是正常的朝堂各处支出一年在一千万两银子到一千二百万两银子之间,每年基本上都能剩余几百万银子。

  按理说大清的财政收入还算健康,基本上皇上修建了畅春园和承德避暑山庄也没拖垮大清财政,每年都有剩下来的银子入国库旧库存起来。

  但胤祦给皇上做了一个对比表,上面记载了这几十年来大臣向国库借款的情况,就算有胤祦卡着,有些借款胤祦也不得不批,比如皇上南巡江南曹家要接驾,人家没钱向国库借钱,胤祦自然不能不批,不然让皇上去江南住哪里?

  因此每年大臣借国库的钱,是逐渐上升,毕竟上有zheng策下有对策,人之所以是人,就是因为会动脑子,借口理由什么的总是能想出来的。

  到现在国库每年的年末的结余,已经从最初的一千万两变成了只有二百多万两,总借款已经超过了三千万两银子。

  胤祦在奏折里写到,自从皇上给了恩典后,国库就只有往外借的没有人主动来还的,随着满人和官员越来越多,照这样的情况发展下去,国库的银子迟早有一天会被借空,甚至于胤祦在上面大胆的预测在这么下去恐怕五十年后国库就会一个铜板都没有。

  到时候要是发生了天灾人祸,那大清怎么办?

  他还分析了明朝灭亡的原因,明朝灭亡有很多原因,但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明朝皇帝和国库没钱,钱都在大臣和豪商上手。

  要知道大清入关后可是查抄了不少以前大明朝大臣豪商的家,知道他们有多有钱,光一个国丈家就查抄出来五十多万两银子,在京大臣豪商后来被大清抄出了七千多万两白银,可大明朝的国库却一两银子都没有。

  原本全国各地都一直有反大清的势力存在,到时候这些人还不趁机来一次大造反才怪,到时候大清江山真的会危矣。

  胤祦并非是危言耸听,他列举了各种数据,尤其是每年增加的借款数,以及每年国库收入的数据。另外还有就是钦天监那边记载的天灾数据,想要国家统治长治久安,就必须要留下一笔能够应付任何灾难的银子才行,而大清太大每年不是这里出事就是那里出事,那笔特殊银子根本就不能挪用。

  这本奏折,胤祦是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来写的,并且列举了很多数据,只单看,不去一条条细品的话,没人能从里面挑出毛病来,就连皇上也不行。<hr>

Tips:如果觉得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www..vip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span>传送门:排行榜单 | 好书推荐 | 宫斗文 清穿 月光蓝莲&nbsp;&nbsp;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