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35(1 / 2)

  宋明真也站得不远、平素更一贯与这两姓的子弟交好,只是临上场前父亲曾叮嘱今日莫要同方氏之人走得太近,以免大庭广众之下令陛下疑心一向中立的宋氏也要搅进党争;他于是没有上前,游移间又撞上不远处三哥投来的目光,对方一贯透彻稳健、像是早知晓他的为难,当时没说什么只淡淡点了个头,像在对他说“无妨”。

  他心下感激又有些歉疚,正此时观台之上传来动静,是陛下与宫中诸位皇子娘娘一并走进了场内;群臣皆拜,礼部的官员将长弓与羽箭一并呈与天子,以首箭射金钟而长鸣,由此并启骊山冬狩三日之期。

  只是当今陛下上了年纪,近来又因沉迷玄清观上呈的长生不老丹而龙体微恙,要拉开一石有余的长弓已是十分为难,遑论还要射中那悬于瞭台之上的小小金钟;他接过弓后便有些犹疑,暗中掂量一番更觉得此事不可亲力亲为,于是四下看了一圈,朝方献亭招了招手,道:“贻之,来。”

  晋国公世子乃是如今的南衙禁军统领,更在去岁的骊山冬狩中摘魁,要说这箭射金钟之事还是交由他做最合情理;天子轻咳一声,轻飘飘便将这烫手山芋甩脱了,还恩赐一般地道:“天下善射者众,年年摘魁恐也不是易事——朕今日将这射钟之事交予你,贻之可莫要令朕失望。”

  这番粉饰实在不太高明,谁都瞧得出陛下这是在拉方世子救场,后者则是知而不言,拜谢过后便伸手接过御用长弓,挽之若满月,箭去似流星,观台之上众人只听“叮”的一声脆响,箭矢已不偏不倚正中金钟,继而钟声长鸣而鼓乐齐奏,正是一派恢弘壮丽的盛世气象,又似落日前最后的余晖一般灿烂辉煌。

  “好——”

  当先抚掌赞叹的却是二殿下卫铮,他已更换了一身武服、大抵今年也要一同下场,看向方献亭的眼神颇为复杂,既有激赏又有难以言喻的慨然;方献亭对他微微点头,随即当先错开了目光。

  一旁的天子亦朗声而笑,叹了一句“惊雁落虚弦,啼猿悲急箭”,折身又看向场下无数武官良将,高声道:“自元彰二年始,他方贻之已独占鳌头四载有余,今岁若有人胜之,朕必重重有赏!”

  一句话使场中群情激昂,更显得君臣和睦其乐融融,天子携贵妃大笑而去,猎场之中尘土飞扬,已有那性急讨赏的三两成群纵马入了山林。

  二殿下卫铮却是不疾不徐,上马之后便同他的堂兄钟济一起在场中逡巡,与方家子弟错身时还同方献亭打了个招呼,道:“听闻今岁南衙诸卫将骊山划为六围,五围之内便常有猛禽凶兽出没、猎之可得数筹——贻之可愿与本王同往?你我联手,摘魁当如探囊取物。”

  一句话说的如同儿戏,可闻者皆知其意不止于此。

  二殿下卫铮与颍川方氏关系微妙,少年时曾在晋国公府习过剑术、也算同他家世子一同长大,如今却因夺嫡之势彼此为敌,每每在朝中相见都是分庭抗礼;冬狩摘魁不过戏言,谁又真正放在心上?二殿下从始至终想要的不过是方氏的支持,更深以为他们眼下拥簇皇兄不过是陈陈相因的愚忠之举。

  方献亭焉能不解其意,彼时看着卫铮的神情谨笃中又带着疏离,答:“殿下左右强将如云,今又有钟参军襄助,臣恐不便同路。”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