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双生356(1 / 2)

  “额娘(程额娘),我们回来了。”弘晳蹲下来撸了旺财几下,才迈过门槛,门上伺候的小宫女早已福身打起帘子,弘晳还扭头冲她们笑了笑,便钻进了摆了冰山,凉爽的屋内。

  程婉蕴歪在炕头,正偷吃冰碗,见两兄弟一高一矮并肩闯了进来,连忙轻咳一声将吃了一半的水果酸奶往小炕桌底下藏,但还是被怀里捧了一大束荷花的弘晳瞧见了,他立刻就拧了眉头,大声道:“额娘!阿玛不是不许你吃冰的吗!”

  “不冰的,没放冰块,用井水湃的。”程婉蕴心虚地笑。

  弘晳还嘟着嘴想继续唠叨,被弘暄轻轻扯了扯袖子,他才不大情愿地将荷花交给了一旁的碧桃,两兄弟掀起衣摆,上前来端端正正行礼:“给额娘(程额娘)请安!”

  “好了,快去里头擦一擦身子,瞧热得这一头汗,你们俩怎么不坐凉轿,这是顶着大日头走回来的么?”程婉蕴见两人都是晒红的脸,也唠叨了起来,“不是让人套了两个轿子在无逸斋外头等么?”

  弘晳吐吐舌头:“十五皇叔、弘昇他们都不坐轿,我们也不好意思坐了。”

  程婉蕴没法子,只好叹了口气。

  弘晳如今八岁了,正式读书两年了,她是发觉这孩子变化最大的人了,平日里在她面前还是说笑如常、捣鼓些小玩意的小孩儿,但去了上书房或是无逸斋,就又机警了起来。如今宫里还在读书的孩子里,弘暄年纪是最大的,接下来就是十五阿哥、十六阿哥、弘晳,最后是三爷家的弘晴和五爷家的弘昇,最小的是刚刚六岁的十七阿哥。

  其中弘暄是他哥哥,十五阿哥、十六阿哥都是王贵人生的,与他们家自来就要好,更别提弘晴和弘昇,这俩孩子似乎在家里被三爷和五爷耳提面命过了,一向不与人相争,在这样的情形下,无逸斋里十分和平,程婉蕴不知弘晳为何也跟着懂事了很多,或许是这孩子比较要强吧。

  只要遇上什么旬考、月考或是康师傅兴致起来的抽查,弘晳回回都是头名,这倒不是旁人让他的,现在这个年纪的孩子只会想要给自家阿玛争脸,而不是想着弘晳是太子爷家的孩子,故意考差一点让他得第一。

  实际上,程婉蕴基本天天把添银叫过来问弘晳读书的情况,得出的结果就是这孩子太自律又太要强了,很像卷王太子爷小时候——传说太子爷十三岁之前的学业,都是康熙亲自盯着的,对他可谓是孳孳在念,面命耳提。程婉蕴之前就听太子爷说过他之前念书:“不得一日暇逸”,授课师傅每天讲授的内容要当日就能背诵,且还要能“复讲”,达到精熟贯通才行,于是弘晳也是这个样,每天背一百二十遍,若这KPI达不成,少一遍都睡不着。

  关键是,他除了四书五经,他还喜欢算学和天文,这里有一半是程婉蕴的锅,因为她之前不是得了个望远镜么,刚到手很是兴起,天天拿在手里把玩看星星,被弘晳瞧见了就不得了了,很快那望远镜就被弘晳磨去了,而太子爷又是个宠娃的,他居然跟康熙请旨,在讨源书屋背后的小山包上建了个观星台,专门给弘晳看星星,顺道还把前钦天监监正、已退休在家养老的徐日升(清朝历任钦天监监正几乎都是外籍传教士)请了过来给弘晳讲解天象与节气。

  康熙对此是很支持的,因为满汉在天文的观测方法上逊色于西洋人,大清的“天命”掌握在传教士手里已经很久了,之前他让三阿哥胤祉编修历书的缘故也是为此,但皇子阿哥里对天文有兴致且有深刻认知实在有限,最终绘制出来的天文图还是离不开南怀仁、洪若翰等诸多教士的努力。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