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民生(1 / 2)

  为何又仅限满人女子呢?因为大清入关后,顺治帝曾下达两个命令:一为剃发令,一为放足令。结果,无数汉族男性丢掉性命后,其他人便不得不屈辱地“剃发留头”,他们便将亡国的悲伤与无可奈何全转嫁到了女子身上,导致女子放足政策阻碍重重,都是为了成全男人“男降女不降”的所谓风骨。

  好似那一双金莲,紧握着汉家女子的一生,他们就能忘却那些屈辱了。

  用女子的自由与性命来成全自个收放自如的骨气,真是可笑。程婉蕴庆幸自己生在汉军旗,在旗的女孩子必须要选秀,而太皇太后曾下旨“缠足者入宫斩”,所以她得以在程朱理学最盛的徽州能保有一双天足,但不妨碍她鄙夷那些肮脏的嘴脸与目光,她看都不看那些人,由碧桃扶着,扬起下巴与太子爷一块儿走进了那一片密密麻麻的吊脚楼中。

  胤礽觉察到阿婉心绪起伏,握着他的手指都紧得发白,他便反手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些,这力量让她转头去看太子,只见太子无声地对她安慰道:“别怕。”

  她才不怕呢。程婉蕴每一步都走得很用力,想要将什么东西踏碎一般。

  这里的吊脚楼和京城里的四合院、围屋都不一样,是用木柱撑起分成上下两层,既能够节约土地,造价又廉,那孩子家里的吊脚楼算不上大,上层有四排扇五间屋,中间就一个大堂屋,左右两边是饶间,左边三间屋子也住人,最右边是做饭的厨房。

  屋子出来是绕楼而设的曲廊,站在上头能将江景一览无余。

  下层就是做活放杂物以及养鸡鸭的地方,男孩儿家收拾得很干净,他们进来的时候,他年纪大些的妹妹正拿着竹扫帚一圈一圈地扫地,那用石块铺上去的地面,竟然洗刷得泥点子都不见。他们家可没时间提前收拾,只能说虽失了顶梁柱,他们平日里仍努力勤快。

  程婉蕴一下就心生好感了。

  那扫地的女孩儿见那么多人过来,吓得一溜烟跑到鸡舍里头去躲了。

  吊脚楼之间都挨得极近,几乎就是连在一块儿,程婉蕴站在那曲廊望向一整片依山傍水的吊脚楼,高高低低错落期间,炊烟与灯火被山间落下的云雾半遮半掩,鼻腔里闻见的都是山脉呼吸间随风吐出的清凉湿润的空气。

  胤礽一见阿婉那亮得发光的眼,就知道她喜欢这地方。

  而且住在这里有个好处—— 这家人没有男主人,不用避讳那么多。胤礽没忘了阿婉在下车的时候,那徒然紧绷起来的背脊,她在生气,胤礽一开始不明白,后来听懂了那些乡民浓重乡音底下的只言片语,也就明白了。

  若是在宫里,他肯定已经把那些人拖下去打板子,但在这里,胤礽望着那些老百姓愚昧狭隘偏偏又淳朴至极的目光,沉默了。

  他们不懂得道理,是因为没人交给他们正确的道理。

  说到底,还是对百姓的教化还不够。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