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不读书的孩子,志在四方。78(2 / 2)

“与主公一样。主公怎么看,云就怎么看。”

刘备闻声忍不住笑出声来。

“你呀。”

话音方落,营中的健儿们忽然扭过了头来。

“是刘使君!”

“刘使君来了!”

所有的健儿一拥而上,将刘备团团围住。

这些蛮人、野人虽然不讲礼数,但是刘备并没见怪,心中反而好奇起来。

“我与诸位初次相见,你等怎么如此热情。”

王平好歹是跟刘云读过书的,他稍稍拱手道。

“我等跟随祭酒在南郑白日习战阵,夜晚读经书。”

“祭酒常常与我等说,刘使君携民渡江之事,又言及曹操三屠徐州,要我等引以为鉴,不可学逆魏抄略百姓。”

“为此,我等一见刘使君,心里就欢喜得很。”

刘备眼中生出一抹惊异。

“我之生平,升之如何得知?”

“刘使君之事,天下所知也。”

鬼卒们各自分开两行,刘云便从其中走出。

青年剑眉朗目,身姿非凡。

“自古乱世出英雄,说得不正是刘使君?”

“刘云年少时,曾浪迹中原,听遍刘使君故事,故而在鬼卒们面前卖弄一番,使君莫笑。”

刘备见此子恭谦有礼,不似伪装。

料定其羁旅多年,应是吃了不少的苦。

谦逊其实是一种难得的品质。

只有历尽沧桑,饱经磨炼之人,方可领会其精髓。

刘备之所以宽仁下士,原因便在此处。

他是吃过苦,受过累的。

年轻时跟随卢植大师读书,他还有些傲气,后来慢慢在不断地失败中慢慢成长,才将劣性抹去。

如今已是喜怒不显行于色,可谓练出了境界来。

而眼前的这个青年,不过二十岁,却能练出这等性子来,着实让人惊异。

刘备心中暗赞,问道。

“听闻升之尚是白身,可识得字?”

“在南阳受教于张神医,大字识得几個。”

刘备点头又问。

“可曾读过书?”

“自是读过《老子五千言》及《伤寒论》除此经卷,别无所览。”

言及此事,刘备更好奇了。

一个连兵书都没读过的年轻人,如何懂得行军用兵之法?

不过,汉末以来,天下大乱,董卓焚烧洛阳,书籍荡尽。

其余经卷尽数被世家大族掌握,寻常百姓根本读不到书,刘云没读过兵书,也在情理之中。

“闲暇时,还是要读些书的。”

“备府中存有《汉书》、《礼记》、《六韬》。”

“待汉中战事平定,升之可自取。”

刘云闻言,已是看出刘备心存培养之念,连连感激道。

“那就谢过刘使君。”

不知为何,刘备对此子是越看越满意。

“子龙,令有司带来些衣物布帛,供升之部下过冬。”

“另外,军中庖厨一切肉食,优先供应此营。”

“他们是汉川的英雄,不当受冻。”

众将士闻言,心中涌入一股暖流。

“谢过刘使君!”

板楯蛮歌舞更欢。

一片喜庆中,刘备与刘云相视一笑。

“刘使君,明日曹操必亲率大军到来。”

“我军士气正盛,可在汉水列阵,以求将严将军换回,再布阵破曹!”

刘备念及此事,亦是心中忧虑。

“升之,你看,我军能胜吗?”

刘云星眸中微光点点,看着这个已是半头华发的宽厚长者,坚定了信念。

这个问题,其实刘备心里已经有了答案。

自赤壁之战后,他朝思暮想盼了整整七年,就是想等候一个与曹操正面决战的机会!

如今,占尽地利,刘备又岂会退缩。

刘云知晓刘备心意,也没揭穿,只回应道。

“在下与子龙将军先前所言一致。”

“刘使君怎么看,我就怎么看!”

“哈哈哈哈哈……”

刘备与赵云对视长笑,这刘升之不仅谦逊有礼,还擅长揣摩心思。

几句话就让刘备开怀大笑。

“好个刘升之。”

“好一个刘升之啊……”

“那,备就直言了。”

“此战,虽曹操亲至!备,必得汉川!”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