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簪子114(1 / 2)

“咋了?”梅花好奇地问道。

“唉!你四婶,昨晚不是睡在你祖母那屋吗,说是看着点婆婆啥的,好方便照顾,结果大晚上就翻了你祖母的钱盒子,把钱都给带走了,一早上就不见了人影!”韩氏从未见过这种事,也没遇到过这种人,一时间也就不知该叹息还是怎么的了。

唐家人有表示去追王氏的,也有不想管这闲事躲开的,也有拉着自己男人不让管闲事的。

自从韩氏带头做头花,让唐家的女人们赚了不少钱后,现在唐家里不少人的心就偏着韩氏了。

自然也就更加看不上宋氏装模作样的做派。

虽然碍于情面去了她院子里劝解,但其实真心的少,担心唐信的事连累的自家的多。

今日唐大川也没去,因为他正在说亲的孙女婆家,在听到唐信客科场舞弊的事情之后,担心以后闺女进门了影响到闺女,来退亲了。

唐大川他们一家子也阴云密布的,张氏几乎要把宋氏给恨死了,觉得能养出这么一个儿子,都是宋氏不贤德的缘故。

宋氏在自己堂屋里打滚哭闹地闹腾了半天,她的两个儿媳妇小宋氏和赵氏也只是站在边上劝,唐义倒是要去追王氏,被他大儿子唐喜给拦住了。

梅花就好奇:“四婶拿走了多少啊,祖母能撒泼打滚地闹腾一天。”

“你祖母说是二百两,我觉得不止。”

韩氏让宁桑算一算:“你之前说的,你娘拿回家的钱也有八百多少?是不是这样子,那钱数就够了?”

这个宁桑还记得:“舅母,我那日算的是八百四十两。”

韩氏就道:“也是天理昭昭了,那镇子上的院子,应该是三百多两,再加上你祖母给你四舅的钱,应该就是五六百两,你祖母手里头,看来也就是那二百两了!”

“难道这些年,外祖母都攒着没给外祖父花销过?”

“哪有啥大的花销,你娘是按照府城老太爷家的花销给你外祖的孝敬,又给了你舅舅和我一笔,这就不少了,但那时候没分家,我们不好留私房,这才全部给了你祖母收着。”

韩氏回忆了一下:“就是平时给你外祖母买吃的白米细面还有尺头这些,都是田亩里的产出,一下子的钱都在她手里攥着,能用得了多少?”

韩氏叹了口气,她觉得冥冥之中,去世了的妹子一家在保佑着他们。

不然为什么他们养了桑姐儿,就能有做头花赚钱的事,桑姐儿出去玩,就能拿到值钱的花?看个书,里面就有能卖钱的信息。

给妹子一家做了道场,儿子就洗清了名声,还收拾了花销了宁家孝敬钱的唐信,而且那钱数不多不少,还正是他们这些年给宋氏的那么多?

唐信买了功名的六百五十两和被王氏偷走的二百两,加起来数字不就对上了吗?这一刻,她开始相信起因果报应来。

韩氏觉得鼻子有些酸,眼泪就出来了,她摸了摸宁桑的头:“好孩子,以后那边的事,咱们能少管一些就少管一些。”

宁桑点点头:“毕竟是长辈,该有的咱们还是得给。”

韩氏就笑了:“桑姐儿,是个好孩子。”

宁桑有些受不起这个赞美,她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表哥和小北怎么还不回来?”

“你表哥和小北去帮着你大石舅爷家收大枣去了。”

唐大石家种了好几棵的秋枣树,这个季节已经全部成熟了,摇不下来的就得小孩子们站在树叉上拿杆子打下来,这是很适合小孩子们干的活,因为他们体重轻,上去后不会踩坏了树杈。

小北这个年龄的是不允许上树的,太小了,容易掉下来,所以他是去跟着蹭枣子吃的。

不过小孩子们就算是蹭着吃也是有度的,每人吃上四五个解解馋也就是了。唐大石家还要靠着这些枣子卖钱,这是他一大家子一年家用的主要来源。

韩氏就去厨房里做饭,红豆是已经泡好了的,在灶火上煮开了然后转小火一直煮,煮到软烂了再放糖进去。然后将糯米和成团,在加了水的红豆汤里煮,等糯米煮透了也就可以吃了。

红豆加了糖之后,甜甜的香味就从厨房里弥漫出来,宁桑和梅花就以帮着烧火为借口守在厨房不走了。

于叔公端着一个小小的簸箕,里面放着一簸箕的红枣,带着唐南和小北进来:“这是大石给你家的枣子,说今年枣子比较好,给你们尝尝鲜。”

韩氏就擦擦手接过了:“他们家就靠着这个赚一年的盐呢,给我们干啥,南哥儿你也不说不要了。”

唐南就道:“是三奶奶给的,说也就给我们家了,就当是感谢娘让大奶奶赚钱的,我就不好不收了。”

韩氏也就不说什么了。

小北闻着味道开开心心地帮他娘端饭:“是我最喜欢的红豆饭!”

因为唐忠不在,吃完饭一家人就早早睡了。

唐中次日的黄昏才回家,韩氏因为唐忠比算着的时间回来的晚,就一直站在村口等,见牛车上坐着的人,才彻底放下心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