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半步西安61(2 / 2)

车行一路奔西安,只有亮子观察车外的景象,王为和言姐在后座闭目养神。

王为在想,这七天身陷囹圄,再一次证明了自己心理素质极差,担当不足,断不是当英雄的料,‘祂’到底是因为什么选择自己的?看上自己哪点了?

言姐在想,张师长极力拖延,胁迫大羽参军,仅仅是因为大为和亮子扣不得?索性便拿普通人大羽找点面子?只为出口气?会有这么简单吗?

两个多小时后,车子速度明显放缓,两旁建筑渐渐密集,不远外密集的劳作人员吸引了王为的注意,幸存者很多啊,西安受灾不重。

据言姐说,西安在地震当晚及时响起警报,很多人因此得以幸存,可即便这样,迄今为止统计的死亡率也超过四分之一,统计还在继续,最终数字可能超过三分之一。人口多,灾后管理的善后工作反而更大,治安恶化最为严重,作奸犯科者众,秩序恢复就用去整整一个月时间。后期更不乐观,食物短缺,保守估计这个冬天要损失几十万人。

现在窗外看到的人都归属重建办(灾后重建指导办公室,主导工程建设)管理,其中很多人都是在做无意义的工作,没办法,不能让他们闲着。除了重建办,还有街管局(事实上的治安办)、物资办(分配粮食与物资)、经管办(主抓经济恢复)、消防办(职责是防疫及救援)、医疗办、生管办(统管生产恢复)、农林办和渔业办,另设统战部(统一协调及战略制定)。这‘九办一部’,是在原有各ZF部门的基础上建立的,原ZF部门形式上仍然保留,但其中半数人员都已经被重新安排,到一线直接参与生产与重建,由务虚转为务实。

除了这九办一部外,还有两个神秘组织,文昌阁与共工院,这两个组织少为人知。文昌阁以复兴文明为宗旨,共工院以追查灾难起源为己任。

“共工怒触不周山”,又名共工触山,是一个著名的上古神话传说。其与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并称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共工,又称共工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水神,掌控洪水。在很多神话古籍中有记载,传说共工素来与祝融(火神)不合,发生惊天动地的大战,最后以共工失败而愤怒地撞塌不周山而告终。另一个版本:共工制定了水利工程计划,颛顼(另一个水神)不支持,颛顼与共工之间发生了大战,共工不能得到民众的支持,他决心撞断不周山,以示决心。

共工院得名原因不难理解,当前地震洪水正合了共工的神话传说。与悲天悯人的女娲不同,共工与祝融这俩货很难分正邪,都是只闹事不平事的主儿,,,神游一会儿后,王为突然灵机一动,问言姐:

“言姐,我能不能加入共工院?”

“共工院比文昌阁还要神秘,迄今为止我没见过一个共工院的人,这样,我请孙阁老帮忙,有他举荐估计能行。”共工院与王为目标一致,王为有此想法言姐并不惊讶。

车停在灞桥区人民医院门口,出乎王为意料的是,医院门前稀稀落落,人员进出很少。言姐解释如今药品不足,很多患者知道来医院也无用,自然就不来了。

言姐与司机进医院去找负责人,打招呼和登记是必须的,王为和亮子守在车边。

忽然,风中传来小女孩的哭喊,声音尖利中带着嘶哑。亮子抬手示意王为哭声在对面小区的一个角落。

远远的只见小区破损的围栏外站着两个男人,手臂上带着红色袖标的,两人站立不动,耐心的等着院里人的动作。院里,七八岁的小女孩双臂死死的抱着一只金毛犬的脖子,身旁的年轻夫妇似乎在小声劝导着什么。小女孩撕心裂肺的哭喊,这时年轻的爸爸失去耐心,抢过金毛的颈链,将其扯向围墙缺口。小女孩的妈妈俯身抱住小女孩,制止她去追赶,小女孩拳打脚踢,但一切于事无补,金毛链子被送到袖标男人的手里。年轻爸爸一言不发闷头走回单元门,妈妈强行抱起小女孩紧跟而去。两个袖标男人牵着一步两回头的金毛,渐渐走远。

司机从医院出来,正巧也看到了这一幕,一路上都非常沉默的司机破天荒开口,“前两天消防办与医疗办、物资办联合下令,大型犬不允许再养了,要集中收治。听说是因为出现了犬类攻击人的事故,哼,谁知道呢。”

司机语气里有怨念,估计是位爱狗人士。不怪他这样,王为也听明白了,物资办参与禁犬?!这里的意味太明显,狗肉也是肉。

西安的状况不乐观啊,言姐说的对,让大羽留在部队也好。即便个体能力强如自己和亮子,要在城市的群体里生存,也不可能随意发挥,反而会处处受制于规则。城市生存的本质一句话可以概括,利己便是损人,这也是王为总想隐居的原因之一。

言姐四人被安排到住院处二楼的病房暂住。言姐之所以选择在这里住一晚,原因很简单,医院有热水,王为和亮子可以在这里洗澡收拾一下形象。王为大喜,竟然有热水可以洗澡,这简直是雪中送炭!

言姐笑骂道“就知道你金贵。”然后才说供应热水本是患者才有的待遇,是她利用了医生身份在这里开的后门,否则哪有优待,王为和亮子又不是病人。

病房里除了病床什么都没有,没有床头柜,甚至连病床间的挡帘都不见了。被褥还是医院工作人员临时抱过来的。医院里目之所见,处处荒凉破败,王为有种推测,这里曾被洗劫过。

洗漱过后,言姐和司机将晚饭带到病房,四人在房间里用餐。看着手里的铝合金面碗,王为知道,以后在西安的日子怕是不好过了。自己才半步入西安,眼见竟都是苦难,之前实在不该把西安想的太美好。

面汤清汤寡水,不见一丁点油花,两根面条将将没过碗底,除了一点姜末没有任何配菜。

这还是在医院里,其它地方呢?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