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逃出长治45(1 / 2)

也许是言姐身上穿着警服的原因,人们对进城的四个外来人并不感兴趣。偶尔有人上前来搭话也只问‘从哪里来?’‘到哪里去?’,除此之外并不关心其它地方的受灾情况,人们的脸上普遍缺少生气。

言姐说四人从平顺县来,要到西安去,顺便问问本地人是否知道西安的现状,回答都是不知。言姐又问从长治出去的人都去了哪里,回答是出城去西方和北方的高原了。相比山高峰险的太行山,人们更倾向于到西部和北部的高原定居,那里山势平缓,抗灾(抗地震)的能力强。太行山在他们印象里受灾更重,危险性更高。

从四人太行山穿越过来的一路所见,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不清楚具体死亡率,但直观的感受是没有这里受灾重。而且,论灾后人们的生存状态,山里人的精神状态也比这里忍好的多,完全没有眼前这么‘丧’。

四人所走的大方向是西南,傍晚时分来到南环西街。沿途所见本地人都已从高层搬出来,在一层或者二层居住,即使楼房看上去完好,没有开裂等安全隐患,高层仍无人居住,宁愿空置。四人有样学样,也不去高处,最终选择在一处废弃的厂房办公室过夜。

住的地方好找,生火却成了大问题,附近可燃物几乎都被本地人收走,稍大点的树木都已被锯断,只留下高度不过脚面的树桩。

几人终于意识到人们为什么要搬出市区了。总结下来有四点,一是高层居住隐患大,低层空间安置不了这么多人;二是气温过低必须有取暖措施,市内木材(可燃物)不够取暖的;三是卫生条件差,市里腐败异味很大,没有消杀,没有足够的医疗,远离此地是明智的;四是短期内看不到希望。

第四点最难解,分歧也最大。有人坚持在市内等现状好转,等生产恢复;有人认为市内条件不会好转,不如三五个家庭组团到野外生存,或者乡下有亲戚的便去乡下投奔亲戚。

大羽和亮子出去找可燃物,王为和言姐留下支帐篷。

王为幽幽的开口,“原以为到这里可以有个正经地方住,还能洗个热水澡,没想到,还得住帐篷。”

“你别学大羽那腔调。有啥说的,说吧。”言姐一眼识破王为,丝毫不给面子。

王为嘿嘿一笑,“我是说李队不地道,不能先帮我们安排个像样的地方再走么?不够绅士啊。”

“好好说话,别阴阳怪气的,不是你的风格。我知道你想说啥,你对他有意见,,,他是身不由己也好,是助纣为虐也罢,我们都没必要责怪他,都是为了生存。”

[言姐果然厉害,一点就透。]

于是王为想啥说啥,“长顺全县戒备竟然是为了封锁信息,这个我一开始真没想到。李队其实没有让我们去市府的意思,反而我们要去,他会想办法阻拦的,对吧?”

“长顺已经上下一心,所谓的两派不过是做做样子,其实是一派守着平长高速,一派守着浊漳河,确保长顺只进不出,封锁消息。目的是避免长治人大量移民过去,长治之前肯定有人到过长顺,可以想见,这批人也没有外传消息,这就是人性。李队,作为唯一的对外信息联络人,他的压力可想而知,如果他弄砸了这件事,县里人必定千夫所指,,,换做是你,你怎么做?”

“我?!…我应该不会接这个活,干不了…CZ市里这么多人,都不外出的话,这个冬天他们恐怕不好过。”道理王为懂,但是仍替长治人抱不平。

“说的没错。其实,长治上层有意放缓重建,就是逼人出走,否则这个冬天死的人会更多。管理者必须要心狠,舍一部分保一部分,也不能说错…大为,你够聪明,这些你都看的出来,但这不是你擅长的,想多了只会痛苦。你还是把精力放回如何导航上,亮子毕竟年纪小,又没出过太行山,以后带路还得你来。”

“嗯。”

……

长顺应该是可以收纳一些人的,毕竟还有房屋空着,基本都完好,且都不是高层,可以住人,比如四人之前住过的酒店…浊漳河流域也有吃的…。

看来自己的想法有些一厢情愿了,而且自己竟然是个圣母?!以前怎么没发现?!

王为再次给自己确诊,[嗯,所谓‘乱世先杀圣母’,自己这是病,得治!]

一小时后大羽扛着一扇门板回返。又等了半小时亮子回返,并且带回了惊喜。一只剥皮洗净的野狗。当然,大家都知道这玩意灾前肯定是宠物狗,但此时纠结这个没意义。

王为:“亮子,你没带弓,怎么能猎到这玩意儿?”

亮子:“不用弓,先扔石头砸伤,再追一会儿就行了。”

“…追了多远?”

“四五公里吧,这只狗太小,不知道够不够吃两顿的。”

这小子平时在几人面前是藏拙的,放到自然界,他才是食物链最顶端的存在,各项技能无敌。只是不知他这副强悍的身体是怎么来的,只靠练是不可能的,人体有极限。

吃过狗肉,几人商议,长治没必要再待了,明天一早继续向西。在人们口中,太原和长治差不多,也是受灾很严重,那便没必要花精力去关注。仍是按原计划,大家直奔西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