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裂谷穿越34(1 / 2)

太行山东部为华北平原,西部为黄土高原。地表地势多断崖、断层、褶皱,深险峡谷特别多,十分险峻。白土镇幸存者宁可蜗居一隅,未曾动过西行的念头,徒步翻越太行山的难度可想而知了。

王为三人为什么敢行此壮举,原因有三:一是白土镇人说过有三个当兵的从西部过来,既然有人能穿越过来,那必然能反穿越过去;二是王为可寻路,寻山谷低地走,危险性会小很多,也能避开无法穿越的断崖;三是太行山总体海拔不高,不是人迹罕至之地,小村小寨不少,三人相信山中仍有幸存者,问路、补给和救援是很可能的,能增加不少生存机会。

反过来说,三人也有短板,那就是没有山中生活经验,没有捕猎经验。只带两天的食物实在有些草率。

晚饭后,三人围坐火堆讨论明日的行程,最终议定明日赶路集中在上午,下午要以采集和猎取食物为主。三人要加强觅食能力的训练,积累经验,这是第一要务。

10月18日晴冷

这一夜几人睡的都不安稳,气温已近冰点,清晨起来发现草叶已有结露迹象。

王为第一次产生了怀疑,怀疑几人走陆路去西安是不是正确,依昨天的效率看,陆路比水路差太多了,翻山越岭及绕路消耗了大量体能不说,以直线距离计,效率还不足水路的一半。当然,如果走水路也有诸多麻烦,沿海岸线航行触礁风险很大,而且如今水温太低,已经不适合王为经常下海,食物补给同样麻烦。

王为摩挲手上的戒指又开始想念郁莱。想也无用,还是面对眼前的大山吧。

三人草草吃点热乎东西后,立即出发。沿山谷向西,一路上举步维艰。地震导致塌方的碎石几乎布满山谷,很多地方三人不得不攀爬,互相拉扯才能通过。这不是最糟的,最糟的是,这个山谷末端垂直高度比出发点高200多米,三人一直在向上爬山,体力消耗极大。

时近中午,王为第一个走出山谷,此处地势已经平缓,王为估计此处海拔在600米左右。令人兴奋的是,在眼前不到300米远处,王为发现了一条乡路,虽然看的到多处断点和乱石路障,但是总比无路攀爬要好吧。待大羽和言姐到来,三人很快决定就走乡路。

乡路为砂石路面,很多地方已坍塌严重到仅容一人通行,王为头前带路,一路有惊无险。

直到前行约1公里,一道巨大的裂谷拦住了三人去路。裂谷宽约6米,两侧延伸很远,其中一端为悬崖,另一端延伸到山体内,无论向下的悬崖还是山体的裂缝,都过于陡峭。第一个方案,绕行,最先被淘汰。

常人的跑跳极限一般能到5-6米,但因为是砂石路面,裂缝两侧起跳落地都要留出最少30公分安全距离,所以跑跳超过6.6米的人才敢尝试,而且要心理素质极度过硬。大羽作势尝试几次,摇摇头放弃了。第二个方案,跑跳越过,淘汰。

对面路上有块巨石,石头距裂缝约5米远,石头比人高,目测重量超3吨,如果能抛绳套住,搭绳桥可以攀爬通过。但三人这一端没有绳子固定点。而且要甩绳套中十多米开外的巨石也不容易。这第三个方案还有一定可行性,待定。

第四个方案,伐树搭桥。太行山并非多木山脉,反而是裸石地貌占多数,此地树木极少。如果要伐木需要返回之前来的山谷,回去伐木,再拖过来搭桥?体力和时间消耗过于巨大,今天是无论如何过不去了,最快要明晚桥才能搭好。此方案备用。

三人一时拿不定主意,索性先吃饭休息。

王为一直不认为这个裂缝无法通过,大不了回去伐木,所以吃饭时打趣大羽,

“多吃点,吃完给你半小时休息。俺们都指望你跳过去呢。”

“少来,要跳你跳。”

“不是我说你,你这小同志觉悟有问题啊,越野行军嘛,减员很正常,我和言姐都能接受你减员,怎么你自己就想不通呢?还想不想进步了?”

大羽恶狠狠接话,“…我还没跳你就想着减员?够狠!这样,把绳子栓你腰上,我像甩链球一样把你甩过去。你不是不怕减员吗?这样正好,也给你一个进步的机会!”

听到链球两个字,王为灵光一现,“对对,链球,绳子给我,我试试。”

见王为作势拿绳子,大羽眉头一紧,一副吃了翔的表情,“…别,别,我随便说的,我可甩不动你。”

[王为被迫离开郁莱那种美人,这刺激是真不轻啊!脑子都糊涂了嘛这不是!]不怪大羽这么想,大羽真怕王为脑子一热非要扮演链球。

言姐继续安心吃饭,懒得理这两个活宝。

王为先把绳子前端系个直径近2米的O型套,再找来一大两小3个石块,分别系在O型套的最前和左右两端。绳子弄好后,又在来的路上距三人十二三米的位置摆一块石头。

随后把绳子交给大羽,“看到那块石头没,假设它一人高,把它套住。你现在拿这块大点的石块当链球扔,然后仔细体会这两块小石块是怎么带绳子的。开始吧。”

“…这能行?”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