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历劫千年(2 / 2)

十九年后,后赵石勒灭前赵,得到玉玺。更是别出心裁,在宝玉右侧加刻“天命石氏”。

又过了二十年,宝玉再传到冉魏。

后冉魏肯求东晋大军救援,传国玉玺被晋军将领骗走,并以三百精骑连夜送至首都建康(今南京),于是,传国玉玺又重归晋朝司马氏家中。

南朝时,传国玉玺历经宋、齐、梁、陈四代更迭。隋一统华夏,又将传国玉玺收入隋宫。

大业十四年(公元618)3月,隋炀帝杨广被杀于江都(今扬州),隋朝灭亡。萧后携隋炀帝孙杨政道及传国玉玺逃入漠北突厥。

唐朝初,太宗李世民因无传国玉玺,乃刻数方“受命宝”、“定命宝”等玉“玺”,以此安慰自己。

贞观四年(公元630),李靖率军讨伐突厥,同年,萧后与隋炀帝孙杨政道背突厥而返归中原,传国玉玺又归于李唐,太宗龙颜大悦。

唐末,天下大乱,群雄四起。唐天佑四年(公元907),朱全忠废唐哀帝,抢夺了传国玉玺,建后梁。

过了十六年,李存勖灭后梁,建后唐,传国玉玺又归于晚唐。

后唐清泰四三年闰月辛巳辰时,帝举族与皇太后曹氏自杀于玄武楼,传国玉玺就此失踪。后晋天福三年七月辛酉,制皇帝受命宝,以“受天明命,惟德允昌”为文。

后周广顺三年,内制国宝两座,诏中书令冯道书宝文,以“皇帝承天受命之宝”为文,另一以“皇帝神宝”为文。

周广顺中,开始制造二宝:其中一个“皇帝承天受命之宝“,另一个“皇帝神宝“。太祖受禅,传此二宝,又制“大宋受命之宝“。到了太宗,又另制“承天受命之宝“。宋仁宗庆历八年冬十一月己亥,制作“皇帝钦崇国祀之宝“。宋哲宗时,有一位农夫,名叫段义,在耕田时发现传国玉玺,送至朝廷。正是秦始皇帝所制的传国玉玺。至北宋末年,徽宗好风雅,增刻印玺十方,其实徽宗似有淡化传国玉玺地位,以便后世不再因玉玺而争斗。

宋靖康元年(公元1126),金兵攻破汴梁,徽钦二帝被掠走,“传国玉玺”被金国掠走。从此,宝玉在人间再无下落。

至此,宝石历经百位君王,亲眼目睹了中华外战内争多达二千年,老百姓死于战征者八九成,善终者少之又少,可怜天下苍生!宝石痛心极了,人类正走向绝路,人类的贪欲带来毁灭性的破坏,给民间带来严重的创伤,面对家园被毁,生灵涂炭,对于家庭的影响是毁灭性的。人类的希望何在?大地万物何以发展?宝石日夜思考,历经千年磨难无以答案。

宝石仍然相信,人界是各界的基础,人间一定存在希望的。这一千余年,这块宝石伤心不已,百余位帝君帝王你争我抢,百姓水深火热,天灾不断,这块仙石终于要离开人间,回到众山之中,等待和平年代,人民有信仰,安居乐业之时,再到人间。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