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魂魄漂泊102(2 / 2)

他们四人在山顶早餐处买了油条和豆浆,吃完后,准备下山。来到台阶休息处,见旁边没有人,和玉说道:“昨晚那个女子很可怜,我们也答应人家尽力帮助一下,首先我们应该去地府询问一下情况,为何她的魂魄还在山中漂泊,然后再看怎么办。”

祖龙等三人忙称是,那派谁去地府呢,

祖龙说道:“我不太合适,历来我的名声不好,我去地府的话,肯定会把我当成大闹的恶龙呢。”

无极道君说:“我没有去过地府,去了都不认识,怕不好询问事情原由。”

月孛说:“那就我去吧,你们先下着山,在山下等我。”

月孛驾云腾飞,来到地府,月孛担心被为难,手里拿好骷髅头,如果打起来,也有防备。

要说这地府,那可是人人都知道。

在中国,大量的古代神话和道教典籍中都有阴曹地府的记载,中国人把世界万物都分为两极,这就是中国的阴阳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草木成精的说法“藤精树怪”,这个道理也出于道家的阳神可以“聚则成形,散则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有灵气的任何物都可以变化成形。并不拘泥于六道,但是始终包含在阴阳的理论中。

中国人把人类生存的空间分为天(阳)、地(阴);人分男(阳)、女(阴);时分昼(阳)、夜(阴);天分日(阳)、月(阴);在中国有三界之说,就是天庭、人间、地府,也就是天界、地界、人界。

人是有灵魂的,每个人有三魂七魄,至少在周朝以前,人们就认为人分魂魄,作为阳气的魂和作为阴形的魄结合形成人,人死以后,神魂灵气归于天,精魄形骸归于地,以魂气形魄来解释人前世、现世和来世的演化,并将精灵世界分为三界:地上的人间,天上神灵的天庭,地下精魄的地府。

黄泉可能是中国宗教信仰中最早出现的阴间地府的概念。后来,汉代出现了道教中的阴曹地府,佛教传入后受其影响在道教原有的恶曹地狱基础上发展出了系统的地狱体系,即十八层地狱。

地府的概念大于地狱,阴间的概念又大于地府。阴间泛指亡魂所在的空间,因而不局限于地府,甚或可能和地上人间在空间上重合而人无法感知;地狱特指囚禁和惩罚生前罪孽深重的亡魂之地,可以说是阴间地府的监狱和刑场;而一般人死后在地府仍可能含笑九泉,像在人间生活一样,有大功德之人死后甚至成仙成神荣入天庭。

酆都大帝(酆都北阴大帝)以及五方鬼帝中的其他四鬼帝、阎王(阎罗王)或分立的十殿阎罗等则是冥界的主宰者,后土神(后土皇地祗)、泰山神天齐王(东岳大帝)、地藏王、城隍等也是掌管人生死的神。

所以有道是:莫言不报应,神鬼有安排。这里的“三界”就是指的道家说的三界,虽然佛教扩充了三界为六道但是还是不全面,因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中还有草木成精的说法“藤精树怪”,这个道理也出于道家的阳神可以“聚则成形,散则为零“。甚至可以成精的包括石头,有灵气的任何物都可以变化成形。并不拘泥于六道。但是始终包含在阴阳的理论中。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