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仙石思凡74(2 / 2)

楚厉公一听大怒,冲着卞和吼道:“你这刁民,竟敢欺骗寡人!罪在不赦。寡人本该杀你,念你年轻无知,饶你不死。但国法如山,皇家威严岂容侵犯?来人,给我拉出去,砍掉一只脚,以示警戒。”

卞和急忙争辩,连喊冤枉,此时哪有他申诉的余地,可怜满腔热血,好心来献宝玉,竟惨遭横祸,去时情溢溢,回时血淋淋。呜呼人世间,清浊难分辨!含冤受屈的卞和拖着一条腿,拉着不被承认的宝玉,含泪回到家乡。沉冤莫白,悲愤难平。卞和天天哭泣,石头亦哭泣,这难道就是人间吗?真理何在?民不向善,人类不存的话,谈何修仙?没想到自己有缘相遇的人,竟遭此厄运。

诗云:宝石初遇善良人,哪知善恶竟不分,

人间自有真理在,只是思想未见真;

人间苦痛刚开始,岂知后世战乱忙,

他日若有希望在,定会告之天下人。

一晃几年过去了,楚厉公驾崩,楚国发生宫廷政变,厉公的弟弟杀死厉公的儿子夺取君位,自立为王,就是楚武王。汉东诸弱国,诚惶诚恐,为全身远祸,各遣使祝贺。

卞和听说新王即位,又萌生了一线希望,让人用车载着自己去见武王,第二次献玉。那个说谎的玉官虽然已白发苍苍了,但德性一点不见长。

听说卞和又来献玉,就在武王面前说尽了卞和的坏话。卞和愤而争辩。玉官渐渐不支,正要理屈词穷了,这家伙突然双膝跪倒,将头磕出血来,声泪俱下道:“王爷明鉴,微臣精研玉石四十余年,赤胆忠心,为国家识别了无数珍宝,从没走眼。卞和说辞天花乱坠,是个华而不实的人,心怀叵测,这等欺世盗名之徒,不杀之日后必会祸害国家。”卞和又被砍去了另一只脚。

卞和悲痛欲绝,不仅因为身上的伤痛,更因为又一次被当成了谎言。被好心人送回家后,卞和常常抱着石头哭诉:“他们为什么不相信我呢?我讲的都是真话呀!”荆山下住着的人们听到了凄惨的哭声,个个叹息不绝、暗自落泪。

时光转换,小儿也长大成人。家中大小事情,都能承担了。卞和困时抱着石头睡,醒时对着玉璞诉衷肠。石头没有出头之日,自己的清白无处可诉,卞和每日对着石头哭泣,积久成疾,身心俱疲。石头亦天天哭泣。

山中不知日月,人世沧桑巨变。公元前690年,楚武王认为是随侯背叛了自己,便攻打随国。楚军渡过汉水东岸不久,楚武王心脏病猝发,坐在一棵树下驾崩。楚军仍按原计划东进,楚军兵临随都城下,随侯惊恐不安,只得与楚人签订城下之盟,从此臣服于楚。楚人会盟后,回到汉水西,正式为武王发丧。武王的儿子熊赀即位,是为楚文王。

楚文王为人,强硬如雷,诡如云雨。楚国开始迁都到郢,举国大庆。那位说谎的玉官已死了好多年了,卞和也年已八十有余。这天卞和将石头拉到荆山脚下痛哭,直哭了三天三夜,以致满眼溢血。闻者无不落泪。

后有诗人叹曰:楚国坏人何太多,宝石白璧遭谗毁;

荆山长哭泣泪人,忠良死为刖足鬼。

地方官报告文王,文王很奇怪,派人问他道:“天下被削足的人很多,为什么只有你如此悲伤?”卞和感叹道:“我并不是因为被削足而伤心,而是为国进宝被当作欺君之臣,是非不分而痛心啊!”

文王很感动,传卞和进见。在卞和的指点下,文王命楚国最好的玉匠剖开这块黑石头。黑石片纷纷坠落,忽然间璞玉射出万道霞光,将王殿照了个通亮。

真个是:绝世宝玉露真容,晶莹洁白亮如雪;

恰似明月照夜空,玲珑剔透如闪星。

后世人描述:“夜能放光,置于室内,异香满屋,冬可当炉,夏可纳凉,百步之内,蚊蝇不近。”

后有人为卞和而诗:楚之贞士者名和,舍身之轻兮为玉;

传世而闻者为忠,识通万物者为心。

群臣跪拜于地而高呼“万岁”,卞和此时泪流满面,楚文王得此奇宝,心花怒放,对卞和说:“卿真是忠贞之士,委屈你了,寡人封你为高官,再赏赐金银财宝,你看如何?”

卞和平静地说:“我这辈子从未说过半句假话,却被人诬蔑为贪财行骗之徒。现在宝石有见天之日,我的心愿也了了。我不要任何赏赐,只想安心在荆山脚下度完我的余生。”

楚文王说:“卿因献宝而失去双足,若执意辞封,如何安身立命?”楚文王为奖励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这就是后世传说的和氏璧。楚王得此美玉,十分爱惜,深藏宫中。和氏璧的美名,天下共传。

卞和辞归山野,作歌曰:悠悠祥云,经荆山兮,

中有神宝,照我大地,

百姓后福,难以忘兮,

人世希望,寄我宝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