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神仙陈姑40(1 / 2)

长工随之抛锚上岸,焚香烧纸对陈姑许愿,待把家人送回江南,一定回来给她安一座家庙。

说来也怪,长工全家再启航便顺风南下,一路抵达了宁波。安顿好家人,长工便用一艘大船,从江南载着砖瓦木料,回到了顾家岛,雇佣了当地的木匠、瓦匠,在顾家岛西海边上建起了这座纪念陈姑的“陈姑庙”,更神奇的是,长工当时运来的砖瓦木料,不多不少,正好建起了家庙。

距陈姑庙北300米处,还有一眼陈姑井,当地渔民传说陈姑成仙后,在一个明月之夜,与几个侍女一起来此,围坐在一起载歌载舞。后来,在她们坐过的地方就出现了一股清泉,当地渔民也叫“海龙王泉子”。

到了民国时期,人们在此砌了一口水井,俗称陈姑井,涨潮时,海水会将井淹没,但奇异的是海水不会灌进井里。所以陈姑井水质甘甜,附近几个渔村的村民和过往船只,都会来取水饮用。

南方浙江一带渔船,大多船家都知道陈姑井和陈姑庙,路经此处,他们不仅下船来此取水,更要到陈姑庙焚香烧纸放鞭炮朝拜,陈姑庙在千里之外的浙江一带,也久负盛名。

陈姑被区政府确定为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新按照原貌进行了修整,重新修建的陈姑庙,结构精巧,青色棱瓦覆顶,分正殿三间,偏殿二间,飞檐翘角的陈姑殿,内塑陈姑像,面带微笑,慈眉善目,殿前院内设有焚香炉两座,当地渔民每逢过年、初一、十五、七月二十八陈姑生日,都会来此朝拜。

钟声响起十里可闻,香火缭绕,烛光明亮,鞭炮齐鸣,供品无数,整个南岛渔村的渔民无论路途远近,天气如何,都会赶来陈姑庙拜一拜。八百多年来,当地渔民从未中断过对自己心中的海神陈姑的供奉,陈姑也一直佑护着周围的村民,安乐祥和。

只要你走进南岛渔村,无论是耄耄老人,还是黄口小儿,都可以给你讲上一段陈姑的传奇故事。

陈姑庙,给予来往客商和渔民精神的寄托,也是青岛沿海渔文化的一个缩影。

在当年的顾家岛村,曾经有几处历史久远的海草房,以石为墙,海草为顶,古朴厚拙。后来,在唐岛湾公园,以及度假区路上,都修建有海草房和海草房风格的亭台楼阁。

海草,一般生长在海底的清水处,成熟后脱落漂在海面上,被风浪推送给了海边的渔民们。勤劳的人们把海草晒干,用来搭建屋顶,墙面则是就地取材用贝壳碎片加泥沙混合而成的,四五十厘米厚。海草房不但能遮风挡雨,还有冬暖夏凉的特殊功能,并且抗腐烂,一般一处海草房可以居住上百年。

大海带给渔民的不仅有遮风避雨的港湾,还有食物。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