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自我怀疑(2 / 2)

四六八七年的耿朝阳,有点喜怒无常,敏感叛逆,耿文祥虽然想要教育好儿子,却也无处下手,无计可施。

四七二〇年的耿朝阳,对于比自己心理年龄还小的,四六八七年的父亲,哪怕知道这是自己的父亲,也有点疏离感、诡异感,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可以说什么。毕竟四七二〇年,自己的父母都在,只是在自己的陪伴下,一天比一天老迈,那才是他熟悉的父母,现在的父母,就显得……

看到父亲收拾好碗筷刷洗,耿朝阳想要接手,却被父亲以担心他刷洗不干净为由坚拒,只得先刷牙洗脸洗脚,然后离开了厨房。

一个人躺到四六八七年的床上,耿朝阳开始思考,自己到底是身处《盗梦空间》一般的深层梦境,还是读档重生,抑或是精神分裂出了一个新的人格?

——因为四七二〇年,他的精神状况虽然还算稳定,却也不是没有可能在长期的一个人生活后,于精神压抑之中,忽然精神分裂。

——但是,再一想,他虽然因为人生失意而兴致缺乏,似乎也只是普通的精神压抑,长期处于低谷,却没有什么剧烈的起伏,状态平稳,似乎也不可能莫名其妙的,就分裂出一个自己读档重生的新人格。

再说了,不管是深层梦境,还是精神分裂,都存在意识模糊,情节荒诞,场景跳跃,对于色彩、气味、口味、触觉、以及物理时间变化的感受弱化……

只不过,就算是再自我忽视细节,当耿朝阳盯着闹钟,意识清醒的跟着读秒,读了几个小时之后,再看着眼中的色彩、以及对气味、口味、触觉的感受,也最终确定了自己不可能是在深层梦境!

至于什么精神分裂,这方面耿朝阳虽然所知不多,但也知道精神分裂出的人格,不可能如多重人格电影中说的那么玄乎,更不可能如《致命ID》之类的电影所说的同时存在!

对于电影是不是在表现同时存在的多重人格不谈,就耿朝阳自己而言,他能够感觉到自己的思维逻辑能力是清晰的,对于自我认知也不存在切换、定位模糊等问题,以及人格切换的记忆缺失。

——当然,如果精神分裂出的人格状态稳定,几个小时也说明不了什么,只能首先排除深层梦境的可能性,因为梦境的缺点还是很明显的,触觉里的痛觉就是最直接的。

——而自己有没有多重人格,想要排除,因为正常人不做研究,没有做梦的经验,说起来就很麻烦,但其实想要排除这种可能性也很简单,就是自我认知有没有发生变化?

——还是细节!

四七二〇年的耿朝阳,对于四六八七年九月二十九日这一天,没有任何印象,因为这一天没有发生任何值得记载的特殊事情,甚至于对四六八七年他也没有任何有别于其它年份的感触。所以,为什么是四六八七年?

此外,就是场景细节的还原,这个信息量太大了。这一点,同样是排除深层梦境的最大理据。虽然在三周村这里住了五六年,但是随着三十多年时间变迁,活在四七二〇年的耿朝阳,不可能完全记起这个时间点的所有一切细节。

——就算他只是在三周村居所内外活动了一会,但是信息量仍然太大了。

——而且,人格分裂是内在意识的自我认知偏差,对于外部环境的认知仍然基于这个身体的所处环境,即使有对环境的认知偏差,也做不到细节的清晰与合理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