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我为何存在103(2 / 2)

譬如少年周处,身为义兴三害之一,思维方式和成熟之后的他大相径庭,改过自新之后,人谓三害俱除,也就是说改变思维方式之后,少年周处已死,一心为正的成年周处,也绝不会再次成为少年周处,那就意味着成年的周处的就精神死亡。

【我思故我在】,当【我】的固有思维定式被改变,无论是源于别人,还是源于自我,【故我】都相当于在精神层面上的死亡。而每个人,在乎的不都是【自我】的存在?

譬如少年任侠,一心为了家国奋斗的汪兆铭,和周处恰恰相反,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少年任侠的汪兆铭被成年自私的汪兆铭杀死了。

又譬如多少懵懂少年,成长为革命先烈,从此义无反顾,至死不悔,你能改变他的革命意志?

对于耿朝阳来说,也是一样的。上辈子一辈子形成的他对【我】的自我认知,并不会因为智商、情商在日后的提升,获得在为人处世方面的巨大改变。他目前并不会用强者的视角去判断问题,也不会用强者的方式去处理问题,而是在用一个普通人的思维方式去面对问题,只有在这样的思维方式解决不了问题的时候,才会想起自己已经具有了强者的能力。

到目前为止,耿朝阳一切的迷茫都来源于此。系统傍身之后,他已经不是一个普通人,却在用普通人的思维方式面对问题。虽然他会利用【秘密花园】为自己谋利,但他却没有想过利用自己获得的天赋、技能,果决而坚定的强势走向未来。还是一个普通人小富即安的心理,哪怕已经有了可以大富大贵的能力。

这就涉及到【我】的思维方式的迭代更新了。

少年周处、少年汪某人、少年【本我】之死,很多时候并未完全死去,而是换了一种思维方式,是一种继承与发扬光大的关系。成年周处是自省了少年周处在行事上的错误,其本性在愿意除其它两害中,体现出了并不是个真正的害群之马。

而汪某人的少年任侠,更像是一种自私者的冲动,当他换了一种思维方式之后,才是找到了他认为的【真我】,走到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邪路上。

而耿朝阳上辈子,从少年的莽撞热情、骄傲自尊,到最后的颓废自轻、一蹶不振,这种改变并没有改变内心的天真善良,只是逼不得已的改变了行为方式。当这种行为方式变成了思维方式,他也没有想过再改变。

——譬如他认为上辈子不用太认真,因为认真了也没有用;这辈子还是不用太认真,因为不认真也可以,【一力破万法】知道不?沙钵大的拳头,什么搞不定?

这个道理确实没错,但认知上的迭代更新就受到了影响。本来可以更强势的天赋、技能,硬生生被耿朝阳的思维定式给自己憋住了,还是一个普通人的思维方式。这必须等到一个契机,才能有所改变。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