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他的父亲母亲37(2 / 2)

——但也仅此而已了!这已经是耿朝阳家在第一世的上限了!

——他父亲只是一个穷教谕,而且身亏体弱,家里农活根本帮不上忙,除了这份工作,啥也干不了。而且,在耿朝阳的儿时记忆中,很多年里父亲都在为转正奔忙。

一开始,耿文祥只是非正式的代课教谕,属于村里看他身体羸弱,干不了农活,又读到了初中,在那个年代里,也属于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就给他安排了这个工作。

接下来,他父亲耿文祥知道自己身体不行,也就这份工作能够胜任,就谋求转为民办教谕,这个虽然不属于教谕系统的正式编制,却也是教谕系统直管,同时也是转正的捷径。

但是,命运和耿朝阳父亲开了个大玩笑。耿文祥努力转为民办教谕之后不久,上面下文件在代课教谕里,凭资历转正了一批公办教谕,他父亲完美错过。因为按这个文件,他父亲是有资格提前转正的。

接下来,就是在漫漫的努力从非正式的代课教谕,转为民办教谕之后,耿文祥又开始了漫漫的为了转为公办教谕而努力的日子,最终在目前的四六八七年的不到十年前,这才通过一次次进修,获得了公办教谕的资格!

——那些年里,每个晚上的空闲时间,耿文祥都在为了未来,为了他这个家庭,为了活着的尊严,埋头苦读;每到周日,都会拖着病体去进修学校为了梦想努力。最终,【皇天不负苦心人】的完成了成为一个有正式编制的公办教谕。

这就是耿朝阳印象中的父亲,虽然羸弱,始终坚强,最终突破先天家庭环境与身体素质的限制,达到了自己的上限!

——他的父亲,虽然上限不高,但已经做到了最好!

而耿朝阳的母亲,虽然目不识丁,但是也只是因为家庭环境限制。在媒人介绍的选择中,健康而同样目不识丁的三伯父,羸弱但是有初中文化水平的父亲,他的母亲选择了他的父亲,选择了知识,最终也识文断字了。

——大概,没读过书,不认识字,是母亲最初的遗憾,也最终通过他的父亲弥补了这个遗憾。

这就是耿朝阳的父亲母亲,一个通过努力达到了他的,也是他的家庭的上限;一个通过选择,弥补了她目不识丁的遗憾。虽然,这个遗憾付出的代价,是她的母亲不得不以一己之身,扛起了家中的农活,成为了这个家庭唯一的壮劳力,最终,也因为多年劳作,在四六零几年之后罹患类风湿,从此日日被苦痛煎熬,再也不曾意气风发的奔波劳碌……

耿朝阳的父母亲都是伟大的,虽然在这个世界渺小无闻,但他和她都做到了最好。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