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碧树”逢春(2 / 2)

我不经意地抬起头,你就从我心里跳了出来

地点可能是青藏高原,可能是恒河沿岸

也可能,是一个我们现在怎么也想不到的小地方

我希望,在那一刹那

你的眼眸清澈如湖,笑靥娇羞如花

长发秀美如瀑,我们就那么会心一笑

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不用说

你用手轻轻地将我挽住,在长长的古道上

我们的心,静美得像那时的月光

月光下,你乖得像个天真的孩子

静静地听着,我那如星光一般晶莹的心语

于我,你是一种形象,一种希望

甚至,是一种深入骨髓的信仰

这一生,我都在去往你心里的路上

再比如这首《万世轮回,只为贴近你的心灵》:

如果可能,我想让你化为雪域之上的清风

拭尽我心灵的尘埃,让我洁净的忧伤

恰似冰雪消融之后,潺潺流动的清泉

如果可能,我想让你陪我一起

去到一片茫茫的草原,让我们可以

一起悠闲地欣赏,绿草地、白云天

然后,听你自在地哼着牧羊的曲子

看你光着脚跳舞时的笑靥,像格桑花一般绽放

那时,洁白的云朵

就像是天上的羊群,你的眼眸如水

映出意境悠远的画卷,在月光皎洁的夜晚

我们静静地坐在草地上,虔诚地

倾听着,草原和风之间的情话

那是天地间,最为悠扬动听的旋律

那时,如果刚好有一颗流星划过

我想,只消你深情的一瞥

便可在我心里埋下,万世轮回的种子

累世的修行,只不过是为了

贴近,再贴近,你那能温暖我的心灵

秦榣峰知道,他的这些诗其实写得并不算好,但他同时也知道,这些诗对林子琴来说非常重要,其意义超过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个大诗人的任何一首诗。

这就是恋爱的魔力,它不仅让人觉得生活瞬间变得丰富多彩,还可以让人觉得对方所做的一切都是那么赏心悦目、无可挑剔。

秦榣峰闲下来时,会深入思考关于爱情的“奥妙”所在,这也许是学哲学的人的通病,老是爱瞎琢磨,对很多东西,总要做到“知其所以然”,而很难满足于“知其然”。

关于爱情,他自然也有他的“高论”。

他认为,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其深意或许更在于阐明爱情的主观性,不管所爱的对象是不是“西施”,但在恋爱者心里,这就是“西施”,至于客观上她是谁,这并不是非探究不可的问题。也就是说,就爱情而言,“客观性”抑或“真实性”,往往败给“主观性”抑或“虚幻性”,而且常常败得一塌糊涂。

秦榣峰相信,尽管很多人心里都明白这点,但这并不妨碍他们仍然一如既往地深爱着对方,哪怕这会招致部分人的质疑——这不是眼睁睁地被所谓的“爱情”欺骗吗?明知“虚幻”还如此投入,真的值得吗?

秦榣峰的答案是“值得”!因为在两个人恋爱时,那种旁人看来的“虚幻”,在他们眼里和心里都是绝对的“真实”,这种“真实”之感,时时处处作用于他们的心灵,对他们产生直接影响。试问,这世上有几人能把具有这种无敌影响力的“真实”当作“虚幻”?!

因此,对于这种“虚幻”的“值得”之情,总是能战胜一个人的理性。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秦榣峰总觉得,太过“理性”的爱情,不能算是真正的爱情,至少不能算是真正纯粹的爱情。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