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四元一只,概不还价84(2 / 2)

赵卫国也不含糊,当即在隔壁的大姐处买了两碗豆腐脑。

后世的全国人民都知道,豆腐脑有甜咸两种口味,甚至还为哪种口味正宗,爆发了一场全民大论战。

可在眼下的桐阳,只有甜豆腐脑一个口味。郭燕秀三两句话就和大姐攀上了关系,大姐对俩人格外的亲热,每人的碗里多放了两勺糖。

赵卫国吃不惯甜豆腐脑,尝了两口之后,干脆都让给了郭燕秀吃,自己则是和大姐攀谈了起来。

大姐名叫严玉珍,丈夫是隔壁桐阳胶片厂的工人,当年厂子建的时候,随着大部队一起来到了桐阳。后来将她从西南接了过来,从此夫妻俩在桐阳安顿下来。

只可惜好景不长,几年前她的丈夫因心脏病去世,厂里赔了一笔抚恤金后,收回了分的房子。

严玉珍无处可去,只得带着一双儿女,在东关这边的红星村里租了一间房子居住,平日里靠卖豆腐脑维持生计。

和严玉珍说了几句话,郭燕秀那边也吃的差不多,夫妻俩收拾了东西打道回府。

桐阳胶片厂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不过四十二块。六只公鸡卖了二十块五,收获可谓不小。

更重要的是,这么轻易地就卖掉了鸡,说明市场的路子找对了。

有了良好的开端,不愁鸡舍里的几十只鸡卖不掉。

两人一路上精神振奋,到了家里,刚刚过了八点。

家里人都吃过了饭,还不知道俩人进城了一趟,只以为两人一大早去了鸡舍,也没多说什么。

尤其是老太太,眼见着孙子和孙媳妇一大早出去,这时候才回来,心疼的不得了,晃晃悠悠地赶往灶房,忙着给两人热饭。

大嫂李红梅却很不舒服,在院子里阴阳怪气道:“哎呀,卫国和燕秀这干劲就是足哇!咱爹昨儿个还说你们养鸡搭进去几百块,我咋就不信?瞅你们俩这精神头,旁人还以为咱家赚多少钱呢!”

夫妻俩还沉浸在喜悦当中,没空和大嫂拌嘴。

吃了早饭,郭燕秀回到鸡舍那边,赵卫国则是留在了家里,和父亲说了今日卖鸡的情况,又找了木板,也按着严玉珍的招牌样式,做了两个招牌。

邻近中午,他还临时去街上买了罐红漆,让父亲写了字。

其中一个写“赵氏活鸡”,另一个则是写“四元一只,概不还价”。

赵长兴的字遒劲有力,光这两个招牌,就能吸引不少人的目光。

有了招牌,第二日轮到赵卫国和人讲价时,果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

不过“四元一只,概不还价”的招牌并没有太大的说服力,大多数人还是不死心,总想着再讲讲价。得知赵卫国咬定了价格,许多顾客失去了耐心,不再和赵卫国纠缠。

在这样的前提之下,今天卖的并太顺利,一直到九点半,只卖出了五只鸡。

剩下的那只鸡,因为体型略小而无人问津,赵卫国决定带回去再养上半月。

这样的结果,让郭燕秀备受打击。赵卫国这种死板的卖法,竟然比她的收益更多?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