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劝67(1 / 2)

按施老师的估算,一亩池塘,至少可以容得下四百尾草鱼。

这五百尾草鱼,还不够放养两个池塘。

这就成了一个大问题,养鱼至少需要两三年的周期,所花费的精力巨大,如果养的少,最后收益不一定有多少,怎么看都不值得费工夫。

就在赵卫国考虑着要不要给施老师送点好处,多讨些鱼苗时,从施老师那边又得了一个噩耗。

农校那边听说了鱼苗的事情,也生出了兴趣,说是等鱼苗过来,先得扣下二百尾,留在农校的池塘里。再加上铁路运输,一路上损耗严重,到赵卫国的手里,能有二百尾就很不错了。

这也就罢了,这些鱼苗加上运输费用,还得他来付钱。

他算了下,五百尾鱼苗加上运输费,成本起码得一百多块。

花上这么多钱,到手却只有二百尾的鱼苗,着实有些不划算。

若是他手里资金宽裕,倒是能借助这件事,给农校那边做一个人情。可如今鸡舍刚成型,又面临着结婚,对于赵卫国来说,一百多块不是个小数目。

考虑到资金问题,赵卫国只得忍痛和施老师回绝了此事。

可那个挖好的池子,也不能就此浪费,在夜校同学张大贵的建议下,赵卫国买了一包莲藕种子,自行培育出芽后,洒到了池子当中。

随着立夏的到来,在骄阳的炙烤之下,桐阳也逐渐地步入了夏季。

时间大踏步地进入了阳历五月,夜校的结业时间也定了下来,选在了六月一日。

看着还有三周的时间,算下来,其实也就剩下九节课。原本就人数不多的农技课,每次上课只有十几人在听。

而农校里的学生,基本上已经面临着毕业,开始为工作分配奔走。

赵卫国在农校住的那个临时宿舍,原本的四个人当中,家境比较好的王红专,家里走关系,在县农业局给他找了个打杂的活儿,已于几日之前搬出了宿舍。

那个看起来比较圆滑的刘连升,因和班主任关系处的好,被学校推荐到了隔壁的临潭县农技所里当技术员,就等着拿了报到证,去临潭县报到。

而那个一向喜欢较真的路清河,成绩勉强属于中等,在班级里也得罪了不少同学,眼下还没收到消息,估计会被塞到哪个公社的农技所里。

路清河对此倒没什么怨言,用他的话说,就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本来农村出来的,回到农村服务农民,干些农活,没什么不好的。

而张大贵在魏河农科所实习时间超过三个月,农科所那边正式下发了录用通知,这几天忙着办理手续,夜校的课也没怎么上过。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