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瞎胡闹46(1 / 2)

赵卫国说干就干,不到一周的时间,不但将鸡舍搭建了起来,还花了三十块钱,从公社里请了人,在鸡舍外打了一口压水井,就等着。

不过施永基那边却出了点小问题,因年前城关公社定购的是蛋鸡苗,早在孵蛋的阶段,凭着经验把大部分能孵出公鸡的鸡蛋淘汰出去。

如今农校的鸡房里,同一批的一千多只鸡苗,满打满算也就一百来只公鸡苗。

施永基一脸歉疚的道:“这一批你先养着看,保准生长速度快,个头足。下次你有需要,提前和我打招呼,我让学校给你优惠。”

赵卫国应了下来,这几天开始盘算起这笔经济账。

一百多只公鸡,能成活下来的,最多能有一百只。

真如施老师所言,四个月成年,按五块一只来算,毛利润五百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等到手里有了钱,可以扩大鸡舍的规模,养上几千只鸡,利润就足以惊人。

甚至赵卫国还想到更远的将来,等养上规模之后,就地建一个肉联厂,实现饲养、加工一条龙。

当然这也只是憧憬而已,因为时代的局限,目前全国没高速公路的概念,长途运输车少的可怜,货运主要靠的是铁路。

至于什么冷库,冷藏车之类的,更是二十一世纪才普及的设备。

即便他是从二十一世纪穿越过来,也不可能违背生产力的客观规律,更不能跳出时代的局限性。

哎,心急吃不了热豆腐,还是一步步来吧。

政策开放大势所趋,人们的生活也肉眼可见的好转。

不出几年,人们满足了温饱之后,对生活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

桐阳地区一千多万人,桐阳县城几十万人,足以抵得上许多小国的人口。

这一千多万人的需求,就是一个庞大的市场。

在赵卫国看来,第一批的一百多只鸡苗着实有些少了;可在赵长兴及赵家人的眼里,却是一笔大大的投入。

鸡苗运过来的当日,赵长兴以帮忙为由,带着两个儿子一同去了赵卫国的鸡舍。

虽然赵卫国把一切的设想都提前给父亲说过,可听的时候是一回事,看到的时候又是一回事。

当看到一屋子叽叽喳喳的鸡苗时,赵长兴紧皱起了眉头。

“卫国啊,你这摊子会不会铺的太大了啊?当时你和我说养几只试试,这一下一百多只,你能照看的过来吗?就算没啥问题,这都是公鸡,长大之后你卖给谁啊!”

赵卫中也在一旁附和着说道:“是啊卫国,你弄这么多鸡苗,也不提前和我说一声,我要是知道你瞎胡闹,肯定早拦着你了!”

顿了一顿,赵卫中苦口婆心道:“你跟我这么久了,也该知道,这么多鸡子养在一起,等天热起来,一旦发病,那这整个鸡舍就要遭殃!”

赵卫国很想和大哥解释,这些鸡苗在农校的时候,已经打过了鸡瘟疫苗,基本不太怕鸡瘟,而且等大了之后,会用木板在鸡舍里隔开几部分,减少集体传染的可能。

话还没说出口,只听二哥赵卫民问道:“爹,大哥一直出去跑,卫国又弄了这么一个鸡舍,那地里的活儿咋办?总不能都让我和彩娥去干吧?”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