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夜校39(1 / 2)

赵卫国去了县里报道,才发现,县里的夜校和公社的夜校有明显的不同。

公社的夜校对准的是农民,在晚上六点开课,学到晚上八点下课,正好赶得上回家。

县里的夜校则不然,许多上夜校的人、包括老师们,在外面还有工作,要照顾他们的下班时间,开课的时间也比较晚,下课的时间也晚。

八点半开课,等上完课已经是夜里十点半,这个时候再骑上二十多里路回家,到家已经是大半夜。

像这种情况,租房子住是最好的选择。

可赵卫国报的农业技术课,一周只有周四、周五、周六三天开课,其他的时间还是呆在家里,租房去住又很不划算。

好在同班有个叫张大贵的同学,如今在魏河公社上的农技研究所实习,还有一年才从桐阳农校毕业,在农校里还留着宿舍。

听说赵卫国也是魏河公社的人,便很是热情的邀请他到学校去住。

赵卫国也不推辞,先是请张大贵到街上吃了顿炝锅烩面,点了几个小菜,又花了三块五毛钱买了一条本地产的碧梧烟,这才随着张大贵一道回了宿舍。

桐阳农校是一所三年制的中专,张大贵这一届已经学了两年半,剩了最后的半学期,同宿舍的十个人,有七个人或是出去实习,或是家里安排好了门路。

宿舍里剩下的三个人没有找到机会,就呆在学校里帮老师照看试验田,等着毕业后分配工作。

见张大贵领了个人回来,三个人也不吃惊。

老家里的亲人来城里办事,晚上没处住,往往就会来投靠他们,凑合着在宿舍里住上一夜,在学校里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

不过今晚来的这个人却不一样,一上来先是给每个人各塞了两盒烟,接着又分别打了招呼,让宿舍里的几个人很是意外。

等赵卫国打完招呼,张大贵这才向几人介绍了赵卫国,又补充道:“这是我在魏河公社的熟人,如今在县里上夜校,没地方住,估计要在咱们宿舍里凑合一段时间,各位兄弟可别见怪。”

“好说好说,反正咱们宿舍里空了这么多床位,多一个人多一份热闹!”

说话的人长的高高大大,足足有一米八的个子,赵卫国记得他的名字叫刘连升,见他丝毫没有生疏的意思,正想说句话跟他套一下近乎,宿舍里的另外一个小个子也笑着说道:“没错,眼瞅着咱们都分配工作,这以后啊,干的肯定是农技的活,得先和农民阶级搞好关系嘛!”

说话的这人叫王红专,他说话的语气虽然很是轻松,可这话当着赵卫国的面儿说,就有些不太中听了。

赵卫国想到张大贵方才的介绍,说王红专家里有些背景,父亲是在城关公社粮店工作,毕竟家里有人吃商品粮的,能说出这话,也算可以理解。

哪知宿舍里另外一人却是不乐意了,冷声道:“你不也是一个公社里出来的小青年,整天哪来的优越,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的?往上数,你家三代也是农民阶级!”

赵卫国循声看去,就见原本还在下铺上坐着的戴眼镜的学生,不知何时已经到了上铺,这会儿却是伸着头,朝着王红专怒目而视。

王红专见舍友竟然当着外人驳自己的面子,当即怒瞪了回去,“路清河,你天天和我过不去,有意思吗?我就一句话而已,人家赵大哥都不在意,你激动个啥?”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