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赵卫中的打算(1 / 2)

赵卫国恍然大悟,难怪大嫂不依不饶的闹着要分家,原来是有这个打算啊。

在整个魏河公社,乃至于整个桐阳县,家家户户都养的有猪和鸡。

对于农户来说,除了耕牛之外,猪和鸡是一家最贵重的资产,就指望着收些鸡蛋,年底卖出肥猪,维持一家的油盐开销。

这两种畜生,喂起来倒是不麻烦,平时只用割点青草,喂点剩饭,凑合着总能长起来。

只不过,到了暑热的时候,猪和鸡都会闹瘟病,需要打疫苗才能防得住。

往年一闹瘟病,村上的人都会带着牲畜去公社防疫站看病。

可防疫站就两三个人,哪里能顾得上整个公社,瘟病又来的快,往往送到公社还没排上号,牲畜已经不行了。

吃亏的人多了,就求到了赵钱营所处的赵营大队。

因赵卫中在公社防疫站帮过几个月忙,是村上唯一懂点兽医的人。由大队出面和他谈了条件,每户交两块钱,除去成本之外,大队和赵卫中三七分账。

说起来,这里面也有赵卫国的一份儿功劳。

给鸡打防疫针,需要趁着夜里鸡睡熟的时候去弄。可鸡大多睡在树上,有的还睡在了树顶,赵卫中快四十的人,没法爬上爬下,就带了赵卫国一起,赵卫中负责打针,赵卫国负责爬树捉鸡,偶尔遇到抵死挣扎的鸡,还要帮忙按着翅膀。

兄弟俩忙活了一个多月,总算是把这事儿弄完。

赵营大队六个庄子,十二个小队,统共七百多户人,他们走了将近六百户,算下来差不多有一千多块。

等到岁末年初把钱收上来,大队留三成,剩下的钱,就到了大哥手里。

大嫂在这个时候提出分家,明摆着是想趁着还没收到钱,先把家分了,先和这一大家子人断了关系。

到时候收到了钱,这笔钱成了他们小家的私账。

这点钱,在赵卫国穿越前的那个年代,根本不值一提,还不够几瓶酒钱。

放在眼下,可是笔不小的收入,至少买得了几千斤的粮食。

赵卫国心里一阵冷笑,这大哥夫妻俩,还真打的一手好算盘,正要反驳两句,不曾想,二哥赵卫民居然先开了口。

“大嫂,咱们一个锅里吃饭,你这时候提分家,不合适吧?今年大哥忙着给畜牲看病,地里的活,都是我和彩娥做的。再说了,打防疫针这事儿,要不是彩娥他姑父是支书,能轮得到大哥干?”

“老二,你这话怎么说的?地里的活儿我没做吗?还有我家玉芳和玉龙、玉凤,农忙的时候哪个不是跟着一起下地?你说你大哥忙着看病,你还不是天天去学校吗?我家里出了五个人下地,你们也就两口子下地,凭啥说活都是你们干的?”

赵卫国哑然失笑,大嫂这个人,比他还好吃懒做。

前两天的秋收,早起快十点下地,到了傍晚五点多,就找不见了人影。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