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内定好了的人选173(2 / 2)

赵卫国没想到,丰收大会还没开始,第一个好处就送上了门。

不等他找人收割,乡里直接派下了人帮他收割,还拉了个叫脱粒机的玩意儿,帮他把小麦就地给打了。

还有一个县里的统计员跟着,当场统计出了亩产。

七百三十四斤,跟前期张大贵预料的大差不差。

周围看热闹的人惊呆了。

统计员也惊呆了。

这个五十多岁的统计员,农田里的统计经验相当丰富,曾经参与过多次官方的数字统计。

在农民自家的地里,他还是第一次见到这么高的亩产。

除去那一段特殊的时间,即便是宣传报道上,也很少见到这么高的数字。

要知道,去年桐阳地区的平均亩产是三百六十九斤,赵卫国地里的亩产,差不多是去年平均亩产的二倍!

统计员当即把这个数字报了上去,不能只让自己吃惊,也得让别人受受惊,他心里才能平衡。

就当赵卫国以为全县第一名十拿九稳的时候,去乡里打完电话的统计员还专门跑回来一趟,张大着嘴巴告诉他,别的乡还有更离谱的。

好几个乡里都出现了八百斤往上的亩产,而在魏河乡南边的梁庄镇,出了两家小麦亩产上千的农户。

赵卫国也是吃了一惊,要知道,小麦不比水稻高产,亩产上八百斤容易,上千斤是个技术上的瓶颈。

这梁庄镇不但出现了,还一下子出了两户,听说还是同一个村的。

赵卫国甚至还怀疑,是不是他太过孤陋寡闻了。

在桐阳地区,是不是早已经有人开始推广和试验良种,才有这么多亩产八百斤的产量。

可想想也不对劲,就算在几十年后,亩产上千斤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儿。

这两户人家到底是怎么种的麦子,能一下子超越几十年后的生产力?

他立刻想到了一种可能,之所以有这么高的产量,八成是下面的人弄虚作假,糊弄上面。

介于这个想法,赵卫国向统计员含蓄的说了自己的想法,统计员也拍胸脯表示,他一定会将赵卫国的意见给反馈上去。

他们不知道的是,在县农业局里,因高产的小麦太多,一众专家聚集在会议室里,吵闹个不停。

有专家表示,这一下子出了十几个亩产超八百斤的农户,很有统计学意义和象征意义。说明在上面的指导下,经历了这几年的发展,桐阳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取得了令人骄傲的成果。

也有专家提出了和赵卫国一样的怀疑,对于一个小麦平均亩产不到四百斤的地区,一下子出了这么高产的小麦,肯定是集体做了手脚。

两派人谁也说服不了谁,在会议室里争论了起来,从小麦的培育方法到贮存细则,一分钟都没消停下去。

就在他们争论不休的时候,农业局长陈永忠向下面下达了命令,由农业局出面,请粮店的专业人员对参赛的农户进行复查,按颗粒饱满度、含水量等指标划分等级,列出一个详细的东西出来。

吩咐完下面的人,又给各乡里打了一通电话,陈永忠还在办公室里生着闷气。

下面的这些人太不像话了,平时也就罢了,这次弄虚作假,居然糊弄到他的头上。

他内定好了的人选,怎么能让别人给挤掉!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