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人才141(1 / 2)

在那个特殊的时代,省里为了防患于未然,避免产业过于集中而遭遇意外,把新开建的一批工业项目分开来放。

当时的那一批工厂,放在桐阳的一共有十多个项目。

因为魏河镇有农科所的存在,又处于丰饶的平原边缘,省里觉得适合农产品加工,就拨付了一笔钱下来,投建了这个面粉厂。

只可惜限于时代的原因,这面粉厂从一开始投产,就面临一个畸形的模式。

作为公家的粮食企业,生产出来的产品不允许私自买卖,而是以极低的价格处理给公家,然后供应到城里。

这样一来,企业的利润根本就不够工人的开支,只得靠着上面发工资维持。

如此维持了两三年,省里和县里都把面粉厂视为累赘,不愿意再对厂里进行资金支持,只能靠着魏河公社从集体财政里垫付一部分钱款,勉强维持厂里的开销。

随着时间向后推移,加上历史的变迁,当年的这个面粉厂已经被省里抛到了脑后,彻底成了魏河公社的私产。

但这个私产,却不是啥香饽饽,反而成了好几任公社主任头疼的对象。

虽然近年来政策有了松动,但大前提的方针不变,面粉厂还是要给上面低价供应一半以上的商品,利润空间被挤压的厉害。

加上管理不善,不但面临上面的盘剥,还要紧盯着下面人的小动作。

面对着越陷越深的困境,上一任公社领导干脆破罐子破摔,直接把话挑明,只要面粉厂能保证每年向上面供应的任务,把工资压缩下来,公社可以放任面粉厂的行为。

如此一来,厂里的管理更是混乱。

从上到下只顾着借用面粉厂捞好处,没几个人关注生产,质量无从保证,本来在市场上的那点份额,也所剩无几。

乡里从厂里拿不到钱,每年还要花去大量的开支,用于发放工人的工资,要不是几个领导私下里从胡国勇那里拿些个人的好处,面粉厂早就关门大吉。

在王喜祥看来,赵卫国这么不明不白的接手了面粉厂,还不如直接把钱扔水里。

“照你这么说,我是中了黄其功和徐耀宗的圈套?”

“你以为呢?”

“那我现在不要面粉厂,把我的一千五要回来,顶多赔个违约金什么的,不就啥事也没有了?”

王喜祥冷笑道:“现在后悔了?晚啦!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你合同都跟人家签了,你想逃跑,人家哪里肯放过你?就算为了开砖厂,黄其功和徐耀宗也会咬定你不松口的!”

“这么严重?那也就是说,我的身家性命都要搭进这个无底洞里?你可得救我一救!”

“救个屁呀,你钱都扔进去了,我能咋救你?”

虽是如此说,王喜祥还是斜睨了赵卫国一眼,等着赵卫国来问。

赵卫国勾起了嘴角,压低了声音道:“杨振岳这个人,你知道多少?”

王喜祥立时嗤笑出声,反问道:“咋了,胡国勇向你推荐他了?你赶紧的拒绝!胡大脑袋跟杨振岳有矛盾,他就是怕杨振岳调到砖厂,跟他过不去,这才想方设法的排挤他出去。你已经掉进坑里了,可别又上了胡大脑袋的套了!”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