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桥归桥路归路106(2 / 2)

在魏河乡方圆十几里,还没有谁家像城里那样,舍得用砖头砌几间平房出来。

当然,农村的那些泥瓦匠,盖个瓦房还行,想盖砖头加上楼板的小盒子,还是得花大钱从城里找人。

他只是存了个想法,正要跟老头子去提。大哥赵卫中却是抢在了他的前面,找到赵长兴,说是要赶在年前,搬到他新盖好的院子里。

自从郭燕秀婉拒了大嫂一起收秋的提议,种麦的时候,二哥也不愿意再跟大哥家合伙,效仿着赵卫国的做法,请了赵文奇帮忙耕种,将大哥晾在了一边。

赵卫中给家里种了二十多年的地,还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恼恨弟弟们抛弃他之余,心中不免有些空落落的。

不过他总算顾及兄弟几个的和气,只是在心里暗暗恼恨,明面上还是一副惋惜的样子,还跟赵长兴说,这俩弟弟放着家里的牛不用,却找赵文奇帮忙,纯粹是浪费钱。

李红梅却不管什么和气,眼见着赵卫中把事情按捺了下来,直接去找赵长兴闹。

这样一来,兄弟几个的关系降到了冰点。

虽然还在一个院子里住,大哥和大嫂碰到其他人,见面却跟陌生人一样。

尤其是李红梅,还在东面的角落处豁了一个口子,出门不再经由院门,而是直接从口子里进出。

赵卫国觉得,要是再这话处下去,迟早要闹出新的矛盾不可。

好在大哥在庄南头盖的房子,经过了三四个月的忙活,终于在霜降前后封顶,草草的请了亲戚朋友一顿酒席,就开始往新房子里搬。

搬家的那天,李红梅还特意站在院门前,对着院子里高声喊道:“打今儿往后,老娘可不管你们这群白眼狼了!以后咱们桥归桥路归路,谁也别想再占俺家的便宜!”

院里少了大哥一家人,气氛突然轻松了起来。

一家人又开始了说笑,老太太也恢复了晒太阳的习惯,甚至连二哥养的那几只羊,“咩咩”叫的声音也清脆了不少。

东屋的房子空了下来,赵卫民和赵卫国俩家无动于衷,仍是各自挤在两间房里,谁家也没有搬过去的意思。

倒是大哥家的老大赵玉龙,不愿意被母亲约束,见东屋空着,非要赖着不走。

还有赵玉凤那妮子,在这边住习惯了,每个周末从高中回来,还是住在这边过夜。

兄妹俩各占了东屋一间屋子,家里人谁也没吭声,大人们之间的那点儿龃龉,没必要牵扯到后辈身上。

转眼过了立冬,天气也一日日的转冷。

赵卫国每天早上去鸡舍的时候,总能看到周边的枯草上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霜。

这个时候,十一叔垒的那几个锅台就派上了用场,每到晚上的时候,把锅台里的火烧起来,将整个鸡舍烘的热腾腾的。

锅台本来是烧柴的,不过对于农家人来说,柴火也是宝贵的财富。

赵卫国知道,那点地产的秸秆不经怎么烧,干脆直接从街上煤球厂里买了车散煤,当做是今冬的燃料。

赵卫军初时还不明白,人都还没这待遇呢,为啥要在牲畜身上费这么大的事。

直到得知赵卫国养的鸡,刚过了三个月,就能拿去卖时,赵卫军这才如梦初醒。

一只鸡能卖4块钱,一千只鸡,那可就是4000块钱。

这哪里是牲畜,这就是财神爷啊!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