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我俩是清白的105(2 / 2)

可以说,彩礼是女方家里的脸面,是男方对女方的肯定。

谁家嫁闺女的时候,不想着风风光光的把闺女嫁出去?

那妮子年纪虽小,能说出这番话,足见对赵卫军的感情和信任。

“这是人家姑娘对你的一片心意,你以后跟着我好好干,可别辜负她。”

“放心吧,我们俩好着呐!我这几年攒点钱出来,到时候结婚了用,虽然云娜说不要彩礼,可我也不能亏待她,你说是不?”

难得堂弟能说出这番明理的话,赵卫国听的连连点头,末了又多嘱咐了一句,“还有十一叔那边,你要是不想这么早给他交底,可得安分一点,别刺激住他了。”

赵卫军却很不以为然,反问道:“我让他白捡一个儿媳妇,他还不乐的一蹦三尺高?”

赵卫国见没法说服他,就换了个说法,问道:“云娜对你这么好,要是让你爹对她有啥坏印象,等她嫁过来,你让她咋过日子?”

赵卫军默然了片刻,这才不情愿的点了点头,“三哥说的对,我会注意一点,不让云娜落包涵。”

鸡舍有了赵卫军的帮忙,夫妻俩的活儿一下子轻松了不少。

赵卫军似乎也在赵云娜的劝说下,真的是浪子回头,在鸡舍里忙的不亦乐乎,煮鸡食、扫鸡舍这些事情,都做的似模似样。

有了赵卫军的帮忙,赵卫国分出了部分精力,分别去了县农校和魏河农科所,问了有没有牲畜饲料的研究方向。

不过一路问下来,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这年头人都还吃不饱,哪里有空去研究牲畜的吃食。

在眼下的农村,能用得起麦麸当饲料的都没几户,甚至有些人家平时吃的馒头里,还掺杂着麦麸,更别提花高价买饲料来喂牲畜。

对于这条路线,赵卫国算是暂时死了心。

眼下生产力还没到那一步,不是推广饲料的好时机。

最急迫的事情,还是尽快推广良种和化肥,提高小麦的产量,先让人们吃饱饭再说。

每年的秋末冬初,秋粮收到了家里,小麦种下了地,是上缴提留款的时候。

按赵卫国的一亩八分地来算,提留加上各种税费,得交162元。

赵卫国将大豆和玉米各留了十几斤,其余的全卖了出去。他手里不缺钱,主要是想看看到底有多少收入。

玉米卖了128块,黄豆卖了157块,这么加下来,今秋的收入是285块,离他和媳妇打赌的300块就差了15块钱。

赵卫国心底颇有些郁闷,倒不是因为输了赌约,而是这年头的农产品价格太低了。

他这还是产量高出了一大截,才这点收入,其他农户家里收获的那点秋粮,估计也就勉强够交提留。

面临如此窘迫的困境,农民们咋有闲钱消费和扩大生产力呢?

赵卫国暗暗打定了主意,这一季的小麦一定得种好了,让农民们看到甜头,才会跟着他的步调一起集群化发展。

不过那都是后话了,愿赌服输,赵卫国自认是个疼爱媳妇的人。当年结婚的时候,媳妇没要彩礼,正好借着这个机会,做出些补偿。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