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发财的门路103(1 / 2)

原本定的是阳历九月就要送过来,不过水产研究所的上级机构省会农业科学院,听说了水产研究所竟然把鱼苗卖给农民个体户,大为恼火,一直卡着不同意。

毕竟草鱼苗在中原是个稀罕的东西,农业科学院原本的计划,是想先由水产研究所牵头,在省会周边几个打造出几个生产基地,成为中原地区最大的草鱼养殖中心,甚至还能辐射周边几省。

但韩宝兴是搞科研出身,对于这些经营任务没什么兴趣。

况且临时拼凑出来的水产研究所,连个正经的办公地点都没有。队伍里吸引不到太多的人,凭借着眼下的几个人,临时搞搞科研还行,别的活儿根本接不下来。

农科院还想着,到社会上招揽一拨人,由水产农科所提供技术支持,回头商量个分成出来。

但韩宝兴却放了话,他做农业研究是为了造福国家和社会,不是为了给农科院赚钱。只要他在水产研究所一天,垄断经营和分成这样的事情,别想让他和他手底下的人来推动。

韩宝兴是省里重点引进的专家,农科院拿他没什么法子。

但韩宝兴从事研究用的地和材料,都是农科院的资源,农科院很是轻易地就卡住了韩宝兴的行动。

双方就这么耗了下去,谁也说服不了谁,赵卫国的事情就这么耽搁了。

最终赵卫国只得又联系到了农业局那边,由桐阳县农业局出面协调,以桐阳农校引进技术的名义,才算是把鱼苗的事情给沟通了下来。

听说鱼苗运送了过来,赵卫国心中舒了口气,第一时间去农校把鱼苗领到了家里。

考虑到以后还得跟农校打交道,这次运来的一千五百尾鱼苗,赵卫国很是大方地给农校留了三百条。

施永基心头一片火热,他在学校里学的畜牧养殖,涵盖了多重动物。

到了桐阳县,因为桐阳的地理条件,他的研究方向也越走越窄。

十几年过去,他的许多同学都取得了长远的发展,他却只局限在家畜饲养,还限定在了鸡和猪上面,其他方面都难有大的突破。

水产养殖在中原,还处于起步阶段,可以预见到,随着日后经济条件的发展,肯定有非常大需求。

他早就有心涉足这个方向,只是没有太多的机会。

眼下师兄回到了省会,农业局又从省里弄到这些优质鱼苗,对于他的整个研究生涯来说,是一个极好的契机。

他要借着这个机会,好好的拓展下研究方向。

不过农校里的水产研究长年停滞,没太多的条件,试验田里,只有两个池塘供他使用。

他想要跟师兄那样,在水产养殖研究上取得长远的进步,就得考虑其他的法子。

有了这个想法,施永基对赵卫国的鱼苗饲养很是看重。

下鱼苗的时候,他还亲自到了赵营村,亲身考察了周边的环境,还当场给赵卫国讲解了许多技术要点。

他还和赵卫国承诺,可以定期来这里,观察鱼苗的长势。他也和赵卫国明说,他需要从这里得到数据,写进研究论文里。

这对于赵卫国来说,可谓是意外之喜。

养鱼不像是养鸡那样,打了疫苗,平时只用照顾着饲料和饮水,三四个月就能见到成效。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