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绝好的机会(1 / 2)

理藩院坐落在金陵城北太平坊。

本来,金陵北城居住的多是贱籍。但是却有一个坊例外,那就是太平坊。

至于例外的原因也很简单,因为甄园就在金陵城北,所以甄家统领的体仁院所辖各院署大多都建在了靠近甄园的太平坊。甚至到了如今康定年间,太平坊内几乎已经见不到民宅,全部都被体仁院各衙门占据,所以金陵人干脆就直接把太平坊叫成体仁院。

理藩院位在太平坊东部,是一个三进的巨大院落。平日里人来人往的理藩院大院,这两天的氛围颇不寻常。

没办法,税务司郎中一职空缺已经快半年,院中不光是那些舍人、执事等中级官员惦记着,就是其他三司的长官甚至是院里的两个侍郎心思都有些浮动了。

做为主管江南海贸的机构,理藩院里这些在这一行当浸淫了一辈子的官员们比任何人都了解税务司郎中一职的权能。

这半年,除了掌院事的张尚书,就连黄侍郎都在积极活动,想要兼了这个郎中的位置。至于掌管经历司的陈郎中,听说都找到了甄大公子的头上。

可谁都没想到,兜兜转转,这么个肥缺落到了一个十岁少年的头上。

这还了得,大家立刻打听起来这位史郎中的背景。但是等打听清楚,许多人都蔫了。

开国勋贵之后,当朝保龄侯之孙,又是奉圣夫人亲口任命的,更是曾经在萱瑞堂中和奉圣夫人畅谈一个多时辰。

尤其是最后一条,直接让很多理藩院官员都息了想要和史宁较量的心思。毕竟,他们比谁都清楚坐在玄武湖畔的那位老人在整个江南有着怎样的权能。

他们中读书人出身的都有自知之明。毕竟,如果有希望,大汉的读书人谁也不会愿意进入体仁院体系。这就和前明时读书人进了厂卫成了阉党一般,算得上是自绝于士林了呀。

而不是读书人出身的,又基本上都惹不起有甄家和四大家族做靠山的史宁。

理藩院大堂,张尚书和黄,李两位侍郎也在讨论即将来报道的史宁。

“黄兄,你我兄弟前些日子居然还因为那个位置起了龌龊,如今想来实在是不该。小弟在这里向您道恼啦。”

胖胖的李侍郎笑呵呵的拱手作揖,一点都看不出他前些日子和黄侍郎斗成了什么样子。

黄侍郎是理藩院的左侍郎,为尚书之下第一。和胖子李侍郎正相反,他身材瘦小,但是犀利的眼神中透着精明强干。

听到李侍郎的话,黄侍郎轻哼一声:“现在还说这些干什么。那个小家伙有萱瑞堂的支持,别说是咱们,就是甄大人都不能轻视他啊。

接下来到底怎么做?咱们还是得听部堂大人的意见啊。”

一直没有开口的理藩院尚书张千秋开口说:“咱们这也叫做尚书侍郎,但是和京城六部的那些老爷们相比又算的了什么?

这小家伙是开国勋贵第四代里面数一数二的人物,得到过九华宫太上皇亲口称赞为大汉孝廉的少年英杰。这样的人物绝对不能因为他年纪小而小看。

而且依我看来,咱们理藩院这座小庙是留不住人家这尊大佛的。”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