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拜码头(1 / 2)

奉圣夫人郑氏,可是国朝一等一的奇女子。

前明末年,国姓爷郑成功为了维护汉统,与满清数次大战,这才暂时稳住了南明的政权。可以说,郑成功是南明小朝廷的柱国大臣。

后来皇汉崛起,兼并南明,郑成功不愿汉人之间自相残杀,率大军远走台湾,从此不再干涉中原。

太祖皇帝感念郑氏忠义,亲下圣旨,允郑氏世镇台湾。

奈何崇康二十三年,红夷人趁郑成功病危偷袭台湾,郑氏台湾被红夷人攻破,郑家子弟包括郑成功在内尽数被杀。

等到大汉水师闻讯赶到增援,只来得及救下了郑成功嫡女,年方十六岁的郑媛。太祖遂降旨,封郑氏女为县主,允居于金陵。

至于台湾,因郑氏嫡脉被屠戮一空,太祖决定收回前诏,在台湾建立布政使司,归闽浙总督节制。

次年,太祖皇帝驾崩,圣祖继位。泰安二年,十九岁的郑媛被圣祖指婚给心腹甄羿。

泰安四年,圣祖结发妻子,懿仁皇后病逝。

当时圣祖常年在外征战,后宫局势不稳,为了保护年幼的嫡子,后来的太上皇,圣祖便把刚刚生下长子甄符的郑媛接进宫中教养皇子。

这一养就是十年,哪怕是后来太上皇平安长大,郑媛离宫回府,太上皇始终不忘恩情。圣祖也曾明言,郑媛于天家有恩,数十年对甄家恩赏不断。迁都之后数次南巡,半数住在甄家。

到了雍和年间太上皇继位,感激郑媛当年回护之意,封其为奉圣夫人,位与亲王同。

在位期间四次南巡,皆由甄家接驾。更是在第一次南巡时指着奉圣夫人对江南官员及各世家言道:“此,吾家老人。”

这句话彻底把甄家送上了神坛。甄家世袭的那个叫什么金陵体仁院总裁的位置,本来不过是一个替天家侦缉江南的差事,现在却几乎已经在事实上凌驾于江南几位总督及各省布政使之上。

史宁完全相信,只要太上皇和奉圣夫人还在,甄家就百无禁忌。而且在史宁的记忆里,甄家也确实还有好几年好日子。

但问题就在于,甄家的好日子,也就剩下那么几年了。

无他,甄家人可是狠狠得罪了当今天子的。

本来,雍和年间,文安太子在位,朝野皆知大位已定,是没有什么储位之争的。康定皇帝本身就是最坚定的太子党之一,也不会对支持过文安太子的人有什么意见。

然而甄家人仗着雍和帝的宠幸,在雍和年间就不把到金陵公干的康定皇帝放在眼里不说,更是在大位已定的情况下,还奇葩的想要支持出自他家的太上皇贵妃甄氏的儿子夺位。

这就很逆天了。史宁甚至觉得,那位义忠亲王最后落败,恐怕就和母族一番骚操作脱不开关系。

要知道,整个雍和年间,抛开文安太子不谈,其余诸皇子中最得宠的可不是后来的康定皇帝,而是义忠亲王陈藩。

甄家的这种做法,算得上是狠狠打了天子的脸。也难怪后来太上皇刚刚驾崩,康定皇帝就迫不及待的以清理国库欠款的名义清算甄家。

当然了,史宁也知道,这些都是后话。只不过,他还是不希望自己同甄家牵连太深。

返回